財聯社7月17日訊(編輯 沈超、零彧)半年賺120億是什么概念?相當于平均每天到手6575萬元。身為這筆巨額收入的擁有者通威股份,卻只為了一個“夢”就把這120億提前花了。而A股市場搶著為這個“夢”買單的公司更是比比皆是——“雙碳”目標按下“加速鍵”的今天,各大光伏細分龍頭相繼選擇花錢“落戶”四川樂山。
是什么吸引一眾企業前赴后繼的“千里奔赴”呢?據市場研究人員分析,隨著國內光伏產業政策的發展路徑逐漸清晰,未來兩年,全國多晶硅產能或將有一半出自四川樂山。筑夢“中國綠色硅谷”就要成真了......
“硅王”成績單超預期背后,硅料市場訂單供不應求
“筑夢人”通威股份長久以來一直聚力發展光伏產業,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公司受2022上半年業績預增超三倍的利好刺激,近期股價刷新新高,市值首破3000億元。
觀察近兩年通威股份的市值變化不難發現,2020年7月首破千億大關,成為繼隆基綠能后第二家市值破千億的A股光伏企業。通過兩年時間,通威市值成長為原先的3倍。而A股千億市值的光伏企業數量也從兩家擴容至兩位數。可見,近兩年成長的不僅僅是“硅王”,還有背后火熱的賽道。
分析人士認為,通威股份業績持續創新高,只是近幾年硅料價格的大幅漲價背景下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多晶硅價格自2021年進入上升通道后,在經歷了去年年底的階段調整,今年價格持續走高。至今,多晶硅致密料價格已突破2021年11月價格高點26.9萬元/噸。
上下游供需錯配致多晶硅價格居高不下。據上海有色網分析稱,目前硅料企業6月訂單基本已全部簽訂,供需失衡仍是目前硅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
未來兩年多晶硅市占率達50%,“中國綠色硅谷”抒寫新篇章
這邊多晶硅價格漲個不停、那頭硅料供應緊缺現狀難改。究其原因,除了下游硅片產能開工率維持在高位,同期國內、外硅料企業的檢修,以及進口硅料因疫情運輸受阻等因素外,最終還得歸結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明確。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全球資本搶灘光伏領域,各國各地千億級光伏產業集群不斷涌現。在這一輪產業“賽跑”中,四川樂山“中國綠色硅谷”正在抒寫新篇章。
作為晶硅光伏產業重鎮的四川,2021年,全國多晶硅產量約50萬噸,占全球產量的七成以上,四川多晶硅產量則約占全國產量的13%。隨著本輪光伏產業“賽跑”鳴槍,全球多晶硅光伏領域頭部企業紛紛起跑入局,已有5家通過直接或參股方式“落戶”樂山,同時伴隨地方政策的不斷推動。預計未來兩年,全國多晶硅產能約有一半出自四川樂山,筑夢“中國綠色硅谷”終成真。
從產量業績看,今年一季度,樂山“中國綠色硅谷”晶硅光伏產業實現產值118.27億元,增長348.19%;硅料累計產量3萬多噸、增長224.34%,分別占全球、全國產量的16%、19%。晶硅光伏產業呈現量價齊升的發展勢態。
從市場主體看,通威、天合、隆基、晶澳、協鑫,全球排名前十的晶硅光伏頭部企業,一半已經在樂山落子;產業承載方面,晶硅光伏園區建成區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產業規模方面,建成和在建晶硅項目產值接近1000億元,“千億產業”預期2023年達成。
從政府規劃來看,樂山市政府將建設“中國綠色硅谷”列為未來5年發展三大任務之一。提出“兩步走”的路徑清晰:第一步,到2023年,形成31萬噸硅料,產值突破1000億元,打造成全國光伏產業創新示范基地。
對比全國2021年的多晶硅62.3萬噸產能數據,2年后,“樂山出品”將占全國多晶硅產能的一半。
第二步,到2025年,進一步壯大光伏產業規模,形成80萬噸以上高純晶硅,產值突破2000億元,建成全國重要的光伏能源產業基地。
“朋友圈”不斷升級,各路上市公司大展拳腳
自“中國綠色硅谷”建設駛上快車道以來,具體哪些外來上市光伏頭部企業選擇直接或參股方式落戶了樂山?
3月31日,通威股份旗下通威太陽能斥資120億元,在眉山天府新區青龍街道投資建設32GW(吉瓦)高效晶硅電池項目,通威方面稱,這是迄今該公司投資產能規模最大的項目。
其長期合作伙伴,另一光伏巨頭隆基綠能也參與了項目。同日隆基綠能發布公告,8家子公司當天與通威股份的4家子公司簽訂多晶硅料長單采購協議。根據協議,雙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多晶硅料交易數量為20.36萬噸。
而早在兩年前的12月份,通威股份與樂山市人民政府、五通橋區人民政府簽訂《通威股份15GW單晶拉棒切方項目》協議。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高達50億元,規劃用地470畝。該項目公司由永祥股份出資13億元,天合光能出資7億元共同成立。
另一家組件龍頭晶科能源則在更早時間選擇入局,落戶樂山,三期項目建成后,四川晶科單晶棒產能將達到18GW,累計新增就業崗位3000余人,年產值將超過120億元,成為“中國綠色硅谷”的又一“百億級”光伏企業。
全球硅片龍頭協鑫科技近日披露公告稱,截至當日,樂山協鑫10萬噸顆粒硅項目各生產模塊已經完成或正在進入工程建筑及安裝節點,開啟調試待產狀態,近日將陸續投產,將于年底前滿負荷投入運營。
外來企業紛紛選擇入局,樂山本地企業更是早早搶占先機。
和邦生物全資子公司四川武駿特種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之全資子公司武駿重慶光能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24日與重慶市江津區白沙工業園發展中心簽訂《武駿重慶光能有限公司年產8GW光伏封裝材料及制品項目投資協議》,涉及年產8GW光伏封裝材料及制品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
樂山電力參股的四川晟天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開發、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晟天新能源作為四川省光伏發電企業,在四川省深耕光伏行業多年,在項目建設經驗、人才儲備、資源獲取等方面已積累了較強的先發優勢,裝機規模不斷提升,盈利能力較強。
尚緯股份攜手中國海螺創業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新能源西南制造基地首期4萬噸負極材料暨配套基礎設施項目,5月29日在樂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能源產業園開工。該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營業收入25億元,年繳納稅收約1億元,解決就業1000余人。
隨著樂山硅料產業“朋友圈”升級,四川“綠色硅谷”終將強勢崛起。而產業優勢耀眼的內核,無疑是這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晶硅光伏龍頭企業。為此,我們梳理了樂山“綠色硅谷”新征程下,那些大展拳腳的上市公司。僅供參考:
來源:財聯社 沈超 零彧
原文標題?:?半年血賺120億,“硅王”轉手就花了!光伏細分龍頭為何蜂擁花錢“落戶”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