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郎·眼|侃透天下專利事兒
光伏N型TOPCon電池火了!
感覺舉國光伏路線都玩出花了!
據說,TOPCon成品報價已逼近主流PERC系列電池價格。
8月8日,N型TOPCon技術路線代表中來股份首次對外公示了其電池的價格。
其中,單晶N型TOPCon電池182雙面,報價為1.40元/瓦;單晶N型TOPCon電池210雙面為1.41元/瓦。
從電池片的最新價格來看,中來股份的單價僅比市場主流的PERC電池高1.1-1.4毛錢。
當然,人家只是報價,未必會大規模接單。
如果,中來股份對外市場報價如其所言能做到規模量產,那么,TOPCon光伏太陽能電池技術已無限逼近成熟路線了。
二級市場也很給臉,TOPCon概念股今日領漲。
漲漲漲!
另外,國內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如火如荼,美國人也坐不住了。
日前,美國參議院通過史上最大氣候法案,此次法案規模高達3690億美元,內容主要涉及五大方面,其中頗受市場重視的是法案的第二部分,重點覆蓋清潔能源制造業,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電動汽車、氫氣生產以及關鍵礦物在內的眾多細分。
多年前,美國人就指責中國光伏產業獲得政府的巨額補貼,通過不正當競爭主導了全球太陽能產業發展,直接導致了美國太陽能產業被“壓垮”。
這次,美國人也學中國,大規模補貼行業,目標是盡可能建立一個完整的美國國內的太陽能供應鏈,生產100%的美國制造太陽能板。
美國政客翻來覆去炒冷飯喊口號,不允許中國人繼續主導太陽能產業。
知情郎感同身受,因為很多咨詢行業的業務也是炒冷飯整合信息,含金量很有限。
手里沒點真技術的可憐手藝人啊,同病相憐!
有產品說產品,沒事天天扯后臺干爹,干啥呦!中國光伏太陽能產品確實物美價廉,賣遍全球,這你得認?。?/p>
另外,要插句,很多光伏技術源頭其實來自美國,TOPCon 技術實際也是歐美人開發并完善的,但是,在大規模產業化這塊,中國遠勝歐美。
01TOPCon技術路線發展史
之前,知情郎寫過光伏太陽能電池HJT路線、鈣鈦礦技術路線文章,今天,得把TOPCon路線補全,算是齊活了!
TOPCon,全稱為,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 TOPcon)。
技術名字夠長的。
這個技術可大幅度提升N型電池VOC和轉換效率。
人家的工作原理是,高質量的超薄氧化硅和重摻雜多晶硅的疊層結構,對全背表面實現了高效鈍化,同時載流子選擇性地被收集,具有制備工藝簡單、使用N型硅片無光致衰減問題和與傳統高溫燒結技術相兼容等優點。
TOPCon技術概念最早由德國 Frauhofer 研究所于 2013 年提出,并于2015年研發出效率達到 25.1%的新一代 TOPCon 電池。
2017 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對TOPCon 電池的電性能模擬研究將其電池效率進一步提高到了25.7%,同年德國 Frauhofer 研究所的 Armin Richter 團隊在P 型FZ(區熔)硅片上首次應用了 TOPCon 技術并達到 24.2%的電池效率;
理論計算,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的潛在效率28.7%,最接近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理論極限效率29.43%,遠高于PERC的24.5%。
當下看,代表未來光伏太陽能電池趨勢的N型電池技術主要包括TOPCon與HJT。
HJT電池理論效率高于TOPCon電池,但TOPCon電池優勢在于產線與當前主流PERC電池產線部分兼容,新增投資遠遠低于HJT電池生產線。
TOPCon與HJT技術兩種技術路線主要特點相比,TOPCon光致衰減首年1.5%、以后1.5%高于HJT零PID、零LID,光電轉換率23.5-24%與24%相近,但TOPCon在理論光電轉換效率28.7%及燒結溫度高皆優于HJT的27.5%和燒結溫度低、需使用成本更高的低溫銀漿。
目前TOPCon主流電池量產效率約23.7-23.8%,部分電池廠商已實現24.0%+。
2021 年隆基綠能在單晶硅片商業化尺寸 TOPCon 電池效率上首次突破25%,N型TOPCon轉換效率達到了25.21%,2022 年晶科能源自主研發的182 N型高效單晶硅電池最高效率達到了25.7%。
不得不贊嘆,中國廠商在光伏商業化這塊,比歐美人更果敢!投入也更大!
02工藝難點是鈍化接觸結構
TOPCon電池的制備工序包括清洗制絨、正面硼擴散、刻蝕去硼硅玻璃(BSG)和背結、氧化層鈍化接觸制備、正面氧化鋁/氮化硅沉積、背面氮化硅沉積、絲網印刷、燒結和測試。
其中,氧化層鈍化接觸制備為TOPCon在PERC的基礎上增加的工序,也是TOPCon的核心工序。
直白點說,工序難點就是如何實現鈍化接觸結構!
TOPCon電池有四種工藝流程可實現鈍化接觸結構,分別是:
LPCVD制備多晶硅膜結合傳統的全擴散工藝;
LPCVD制備多晶硅膜結合擴硼及離子注入磷工藝;
PECVD制備多晶硅膜并原位摻雜工藝;
PVD制備多晶硅膜并原位摻雜工藝。
從目前行業披露的資料來看,當下主流工藝LPCVD技術路線,原因是簡單成本低,可工業化。
LPCVD 技術路線全稱“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是各技術路線中被最廣為接受,也是唯一規模商業化的技術。
方法一:本征+擴磷。LPCVD制備多晶硅膜結合傳統的全擴散工藝,工藝成熟且耗時短,120min生成120-150nm的非晶硅層,大概15nm/min,良率較高、生產效率高,已實現規?;慨a,不足是繞鍍和成膜速度慢。這項技術是目前TOPCon廠商布局的主流路線,主要是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
方法二:直接摻雜。LPCVD 制備多晶硅膜結合擴硼及離子注入磷工藝。離子注入技術是單面工藝,摻雜離子無需繞度,但擴硼工藝要比擴磷工藝難度大,成膜時間 240min 左右,是本征的2 倍,需要更多的擴散爐和兩倍的 LPCVD 導致投資成本高,沉積完之后進行退火激活,與本征相比良率差一些,轉化效率要高一些,主要布局的是隆基股份。
03敢公開報價的中來股份進展如何
在行研調研中,中來股份披露了自身TOPCon電池業務進展度。
公司表示,TOPCon電池的主要優勢在于單位設備投資額相對較低、電池效率提升空間大、規模越大非硅成本越低。公司有IBC技術且有過小批量出貨,但是成本比較高,所以公司決定將TOPCon和IBC結合研究TBC技術,目前已取得一些進展。公司規劃的電池技術路線是TOPCon1.0-TOPCon2.0-TOPCon3.0-TBC-鈣鈦礦疊層,公司一直堅持的目標就是研發可量產的技術,實現低成本需求。
TOPCon電池銀漿耗量方面,一方面公司通過柵線設置提升漿料印刷能力來降低銀耗,另一方面通過尋找銀漿替代品減少銀耗。
公司從剛布局時的160mg/片降到130mg/片,預計后續可以降到100mg/片,明年的目標是60-70mg。未來TOPCon3.0技術投入使用,非硅成本有望做到與PERC基本持平。
公司TOPCon產能目前布局在泰州和山西太原,泰州有TOPCon1.0技術產能和2.0技術產能,山西太原有2.0技術產能,關于非硅成本方面,泰州TOPCon1.0產能為老產能,非硅成本相對偏高,約比泰州TOPCon2.0產能高5分/W以上,泰州TOPCon2.0產能為新建的1.5GW產線,因規模有限,非硅成本約比PERC高5-7分/W;山西項目一期首批4GW也是使用的TOPCon2.0技術,目前該項目正處于爬坡階段,尚未有具體數據,對于該產線非硅成本目標約比PERC高3-5分/W。公司希望TOPCon3.0技術研發成功后,可以實現非硅成本與PERC基本持平。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