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意識中,光伏產業鏈主要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以及電站應用5大環節,然而,這一說法并不嚴謹。隨著早期光伏組件使用壽命的終結,與日俱增的含氟、鎘等金屬元素的廢棄光伏組件對環境的影響被人們所關注。因此,退役光伏組件的回收處理被業內認為是整個光伏產業鏈真正的最后一環。
目前,包頭市光伏新能源產業布局基本完成,上中下游產業鏈條日趨完善,特別是上游硅料產品基本占到了國內市場40%以上,硅錠、切片等中游產業逐步上馬,組件、電池等下游產業正在推進。在參與光伏產業招商引資過程中,包頭科技和創新實訓隊也先后與常州瑞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從事報廢光伏組件環保處置領域的多家企業進行交流洽談,結合新能源發展趨勢對包頭市未來15年—30年的光伏組件、退役光伏電站的回收利用問題進行了粗淺的探討與思考。
一是產業布局亟待跟進、政策體系需要健全。目前,我們缺少對光伏組件回收處置、光伏退役電站拆卸回收、不良組件修復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產業布局,有資質的、合法的從事報廢光伏組件處置的環保企業少,目前很多小的不規范的收購公司給行業帶來混亂,缺少光伏組件回收標準、規范和技術要求。
二是硅材料回收技術處于起步階段。對退役光伏組件回收后高效高純分離、提純技術方面提升空間較大,尤其是硅料的回收技術目標還沒有成形。
三是未來市場空間巨大。2022年7月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了《可再生能源零廢未來:風電、光伏回收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預計,中國風電產業將在2025年迎來第一批大規模退役潮,退役規模將超過1.2GW;緊隨其后的是,2030年光伏組件將進入密集報廢期,預計可回收容量高達17.8GW。9月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開今年8月份全市電力運行情況顯示,截至8月底全市光伏裝機達到1.74GW。光伏組件的回收存在跨省運輸費用高等問題,因此我市光伏組件回收市場巨大。
四是生態環境問題不容忽視。由于光伏部件在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與工藝流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高效的回收產業可以大幅度減少組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極大助力中國的碳中和目標。有數據顯示1噸廢棄光伏組件被回收利用,可以減少約5.4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但目前回收組件時的無害化處理,廢氣、廢液、廢物收集與處理的技術上還存在難點。
建議有關行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光伏組件、退役電站的報廢處置問題,作為重要課題及早研究布局,從光伏新能源產業的整體健康發展、良性循環,系統解決因產業發展帶來后續一系列新的經濟發展問題、社會民生問題、生態環保問題,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