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新能源東風發展起來的兩大產業:新能源車和光伏。光伏行業伏脈千里,早已在漫長的時間里洗盡塵沙已到金,勝者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新能源車盡管喧囂了很多年,但真正喧賓奪主是比亞迪的王者歸來。比亞迪以王者姿態,造了傳統車企同行的反,又掀翻里造車新勢力的牌桌,但這種極端情況并未出現在光伏產業。原因有二:1、光伏產業足夠大;2、其產品(電)的特殊屬性。想了解光伏時代的獨特魅力,便要和新能源車的發展做下參照對比。

一、新能源車之小與光伏之大

以目前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速度來看,預計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會達到35%-40%的滲透率,即每3臺車里面有1臺是電動車,屆時,新能源汽車將以完全加速的步伐發展。不得不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跑到了全球領先的位置。你會詫異“怎么這么快,就只用了幾年的時間?”但細想之下,你很快就能想明白是市場空間的問題。汽車作為家庭消費品,達到一定滲透率之后,除了每年一定比例的升級換代之外,市場容量其實非常小。

很顯然,光伏不同。當然也會專家學者拿光伏見頂的論斷來恐嚇投資者,其實他們僅從硅料和硅片的產能和價格變化等信息匆匆得出的結論,像極了當年“互聯網見頂”的斷言。現在如何呢?事實已經證明。光伏的制造鏈也許已缺乏想象力,但其應用場景依然是一片藍海。光伏+時代已來,每個人依然只能掙認知內的錢。

筆者很早便留意到光伏屋頂(個人和企業)擁有的無限潛力,這點讓筆者頗為興奮。但回到投資上,就要回歸慎重。前些年很難找到優秀的標的,原因也很簡單,成本太高。但無論是從市場預期也好,還是現實發展也好,電價走強、成本降低的雙重利好,必然帶來光伏屋頂行業的春天。

二、政策加持,未來開啟

當你身處一個600多個城市都把光伏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狂熱時代,又有多少人能不為所動?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7月13日,《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要求推進建筑太陽能光伏一體化建設,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隨著兩個文件的出臺,政策的指向已經非常明顯,再加上上文所說的電價走強誘惑和制造成本降低利好加持,行業沒有不出牛股的道理。

盡管光伏產業已發展了很多年,但由于成本的原因和廠房設計老舊等綜合問題,屋頂分布式光伏推進不但沒有高歌猛進,反而有些舉步維艱。2021年我國既有建筑總面積已接近800億平方米,且每年新增近一億平方米的采光瓦屋頂面積,這意味著一旦分布式光伏走向規模化應用,光伏建筑一體化行業將是成為萬億級市場。我國屋頂分布式光伏合計總空間超600GW,這個數字是當前累計光伏總裝機的2.36倍,市場潛力足夠誘惑。

目前在產業端已有多家本土企業已經發布了BIPV產品:森特股份與隆基股份合作開發了“隆頂”等多個系列的BIPV產品;天合光能的“天能頂”以及中信博的“雙頂”產品;東方日升發布的BIPV產品-超能頂、超能瓦;晶科能源則在2021年光伏SNEC展上展示過自己的彩色幕墻產品與彩鋼瓦解決方案;固德威光電建材產品也于3月正式發布;建材BIPV則有中國建筑興業和龍焱能源合作推出的薄膜類幕墻產品。不得不提醒的是,盡管屋頂分布式光伏市場空間足夠大,但相關公司和產品還有待市場去驗證。對于小型投資者來說,在草莽時代精準抓住龍頭的概率非常低,在市場競爭格局沒有明朗之前,相關投資還是要慎之又慎,要耐心研究,靜待入局時機到來。

原文標題?:?分析丨光伏+時代,哪些模式才是真正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