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東方日升“雙輪驅動?助力碳中和——暨700Wp+異質結伏曦組件邁入量產時代”發布會在上海盛大召開。發布會開啟線上線下雙模式,盡可能保證合作伙伴與媒體朋友“參會”見證,共襄伏曦大規模量產這一喜悅時刻。東方日升產品總監宋毅鋒分享《異質結組件技術產業化挑戰與進展》主題演講,介紹伏曦組件大規模量產方案,重塑產業N型異質結產品生態及降本降碳發展核心。
伏曦,聚焦光伏產品降碳吹哨者
節能減排低碳發展已在全球范圍內達成共識,綜合數據顯示,全球已有超130個國家及地區宣布“碳中和”目標,超過56個國家正式頒布相關法令或制定發展規劃,新能源正在加速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光伏作為新能源的重要組成,節能減排意義顯著,裝機增長前景廣闊。根據CPCA數據統計,2021年中國全年光伏發電量為?3259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1%,約占全國全年總發電量的4.0%。
東方日升作為技術領先的光伏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在高增量市場中持續聚焦更具成本優勢及低碳優勢的前沿技術,賦能光伏產品經濟價值與綠色價值齊增長。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提出:“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低碳、高效因此也成為東方日升全新戰略核心,并由此將傳統光伏產業優化度電成本的單輪模式,延展升級為更低度電成本、更低碳排放的“雙輪驅動”全新戰略,擎引光伏產業邁向高緯發展。
東方日升全新推出的210+N型異質結產品伏曦組件是公司踐行“雙輪驅動”戰略匠心之作。"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勢也。"立足于行業N型迭代潮頭,東方日升在技術研發優勢加持下,充分發揮異質結電池技術高功率、高效率、高發電量三重優勢,并通過低溫工藝實現異質結硅片厚度優化,薄片技術顯著降低硅片環節生產碳排放,還原光伏作為清潔能源的本來價值,助力全球碳中和大勢。
技術升級夯實量產基礎,成本、效率同具競爭力
目前異質結技術面臨三大主要挑戰,分別為:量產平均效率突破26.5%;整體可靠性需進一步確保;設備、銀耗、硅片厚度等降低成本關鍵因素。東方日升后發先至,基于產業成熟認知進行針對性開發,并定制開發專用的電池漿料,封裝材料,特殊的阻水,抗衰減解決方案,升級生產設備,提升伏曦低成本量產可行性。
伏曦組件通過低溫互連技術實現超薄片的電池互連,并采用Hyper link 設備將焊帶與無主柵電池片進行預固定,制備電池串,在層壓過程中進行合金互聯,實現可靠的電性能連接。低溫互連可實現低銀耗電池的有效互連,降低銀耗用量的同時保證功率效率產出,疊加同樣降低銀耗的無主柵技術,雙管齊下為優化伏曦異質結電池成本優化、大規模量產落地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得益于多項創新技術及工藝加持,伏曦組件最高功率可達700Wp+,電池效率達25.5%,組件效率超22.5%,具備極穩定的溫度系數以及85%±5%超高雙面率,30年產品功率保持率可在90%以上。依托行業領先的100μm超薄電池技術和低溫工藝,碳足跡數值可低于400kg eq CO2/kWc。
伏曦所搭配的高強度合金鋼邊框革新傳統鋁制邊框應用,新的邊框材料大幅降低伏曦生產碳排放。據測算,1GW鋼邊框組件所使用的料全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量相比鋁材下降近?77%,相當于節約90580噸標準煤,隨著我國回收鋼應用比例不斷提高,鋼邊框的低碳優勢還將持續擴大,助力東方日升“雙輪驅動”戰略落實。
對比市場其他主流技術產品,伏曦發電增益及經濟性優勢遙遙領先。在高溫地區(如中東、澳洲和美國南部等),伏曦發電量相比PERC產品高6%左右;相比TOPCon產品高3%左右。以100MW電站為計算模型,東方日升伏曦相較PERC產品一年可多發600萬度電,相當于多減排約5760噸CO2;相較TOPCon產品一年可多發300萬度電,相當于多減排2880噸CO2。如果基于相同的LCOE,相比550W PERC產品,580W TOPCon和700W 異質結分別有0.16元和0.44元的紅利空間,伏曦經濟性優勢顯著高于當前市場主流技術。
為推動高效光伏組件快速向市場覆蓋,東方日升加緊技術和產品開發的同時,也在積極加快新建產能落地擴容。根據規劃,伏曦組件電池和組件產能在2023年上半年將達5GW,到2023年下半則將達到15GW。伏曦組件超高收益、超低碳排、充足產能三位一體,賦能終端受益,助力全球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