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有時候不是一種獎勵,而是一個“魔咒”。

財新消息,2022年12月17日,漢能系創始人、漢能控股集團前董事長李河君被遼寧錦州警方帶走協助調查,截至2023年1月10日仍未放回。

目前,漢能多位前員工已經向財新確認了該消息的真實性。

相關人士透露,李河君之所以被帶走調查,可能是和錦州銀行有關。

根據此前錦州銀行披露的招股書顯示,錦州銀行與漢能的關系資金規模總額為94.16億元,其中附有信貸風險敞口凈額27.7億元。

作為曾經的首富,李河君走到今天這一步著實讓人唏噓。

李河君是光伏產業的代表人物之一,2015年之前李河君“星光閃耀”,是企業界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2015年之后,李河君開始一路“下跌”,直至成為最悲催的首富之一。實際上,李河君的悲劇源于一場做空以及一場調查。

2015年5月20日,李河君正在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落成儀式上激情澎湃地做著演講。就在演講的過程當中,其旗下公司漢能薄膜發電盤中突然暴跌近47%,市值蒸發1440億港元。

李河君當時為公司的絕對大股東,所以當天他的身價也蒸發了1167億港元。其后大跌的原因披露,因為漢能薄膜發電被質疑存在大量關聯交易,涉嫌操縱股價,遭到了香港證監會的調查。

更為悲催的是,到了2015年的7月,漢能薄膜發電就被港交所勒令停止交易。

此后的日子,李河君開始深深的“反省”自己,并且重新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2018年底,他決定私有化漢能薄膜發電,因為當時該公司還有比較優質的資產。當時漢能提出的私有化價格為不低于5港元/股,而停牌前漢能薄膜發電的收盤價僅為3.91港元。2019年6月,李河君終于完成了該公司的私有化。

當時,李河君篤定漢能薄膜發電回到A股之后的市值將會超過2100億元,只是命運這次沒能眷顧他。就在李河君積極推進漢能薄膜在A股的上市進程的時候,漢能爆發了集體討薪事件,此次的時間節點是2019年下半年。

此次事件過后,原本11000員工的漢能,只剩下了4000多人,被迫或者主動離職的人高達7000多人,據知情人士稱,單是涉及員工賠償的資金以及工資就超過了15億。

到了2019年12月,漢能旗下的“現金奶牛”金安橋水電站有限公司1766 .6萬股股權被拍賣,控股權易主,漢能的上市計劃徹底破滅。

2020年7月,漢能以重組后的石農控股集團身份進行實際活動。2021年7月,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的漢能總部被拆除。至此,這位曾經的首富徹底跌落“神壇”,成為了標準失敗案例。

但是,這并不是最終結局。

2021年,遼寧營口的警方就曾多次在漢能北京總部,將部分員工帶走調查。2022年初,營口警方就啟動了對漢能旗下東泰高科涉嫌巨額詐騙案件的調查。隨后,有媒體表示,營口方面已經確定了漢能在遼寧詐騙超過了20億。

綜合而言,從當下的情況來看,首富李河君想要重新翻身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作為曾經的首富,薄膜太陽能技術產業化的最大玩家。李河君的失敗是注定的,因為漢能的關聯交易以及涉嫌操縱股價的行為已經為其失敗埋下了伏筆。

作為最悲催的首富,李河君用自身的例子證明了資本市場的殘酷性,也證明了依法經營的必要性,任何時候量力而行都是最重要的準則之一。

原文標題?:?前首富李河君,沒能繞開“首富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