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勁爆了!
光伏項目組件集采招標近日驚現1.48元/W的超低價,原來組件價格低于每瓦1.5元真的不是夢!
2023年第一個集采大項目
日前,中國電建2023年度光伏發電項目組件集中采購價格開標,本次招標規模共26GW,也是今年第一個大規模組件集采項目。
其中,p型單晶組件采購總量合計25GW,雙玻占比在80%;N型單晶組件采購總量1GW;上述組件尺寸要求均在182mm及以上。
(制圖:維科網光伏 光伏初心)
據悉,本次組件集采共吸引了48家企業投標。具體來看:
在包件1的10GW規模 P型組件招標中,共有40家企業投標,價格區間在1.539~1.884元/W,投標均價為1.703元/W。
在包件2的15GW規模 P型組件招標中,去除兩家報價錯誤的企業,38家投標企業的價格區間在1.476~1.826元/W,均價為1.694元/W。
而在包件3的1GW規模N型組件招標中,共有29家企業投標,價格區間在1.480~2.010元/W,投標均價為1.745元/W。
然而,從N型組件投標價格來看,最高報價為2.01元/W,而最低報價僅為1.48元/W,價格分化差距較大。
從整體上看,本次組件集采中組件企業競爭異常激烈,P型和N型組件最低報價均低于1.5元/W,連N型組件也報出了1.48元/W的超低價。
不過,這對于整個光伏行業發展而言,無疑將有利于推動光伏行業技術進步,促進行業降本提質增效。
組件價格進入下行通道
實際上,在2022年,光伏組件的成交價格基本維持在1.95元/W以上,最高價甚至達到 2.1元/W。
而近兩個月來,隨著光伏產業鏈上游硅料價格“雪崩”,從每噸30萬元上方跳水至近日的最低價跌破15萬/噸,其價格幾乎腰斬。
不僅如此,近期硅片、電池片的價格紛紛大跌,價格較之前期高位均下跌超過20%。
從近期的報價來看,硅料最低價已降至140~150元/KG,大尺寸硅片市場低價已降至5.5元左右,電池片市場低價已至0.75元/W左右。
因此,上游光伏產品爆發降價潮,自然會傳導至下游組件環節。而最近一段時間里,光伏組件的價格也開始回落。
在去年11月初,國家電投公布了13.49GW光伏組件集采項目的中標候選人,定標價格在1.82-2.001元/W之間,晶科、通威、晶澳等頭部企業均在中標候選人之列。
去年12月上旬,華能集團2022年第二批6GW光伏組件集中采購開標,最低投標價格為1.833元/W。
而到去年12月底,主流單晶組件價格已經降至1.80元/W附近。根據硅業分會的數據顯示,組件遠期訂單的執行價格已經降至1.72~1.8元/W。
此外,據市場消息透露,近期光伏組件的市場報價實際上已經降到每瓦1.5~1.7元,并且已出現1.6元/W的組件成交訂單。
現如今,中國電建組件集采報價已經被打到1.5元/W之下,而這一下行趨勢并未出現明顯觸底反彈的拐點。
不過,考慮到組件價格下降,將進一步刺激下游光伏電站的裝機需求,預計本輪價格非常態下跌將于春節后開始企穩。
一線企業成本1.2-1.3元/W?
大家知道,大家知道,行業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標桿引領。
就在近日,某知名組件龍頭企業高管在朋友圈回答知名券商首席分析師提問時曾透露,在電池和組件一體化布局下,該公司光伏組件的成本差不多在1.2-1.3元/W。
與市場近期組件最低報價1.48W/W相比,這一價格雖然還有一定的空間,但是考慮到企業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因素,組件最低價格持續下降的空間已然不大。
此外,不排除在一體化產能的加持下,隆基、天合、晶科、晶澳等龍頭企業會實現更低的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產業垂直一體化已經成為光伏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價格戰也將在所難免。而已經布局一體化且有成本優勢的頭部企業,則有望率先從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搶占市場先機。
那么,對于全體光伏企業而言,面對這一形勢,Are you ready?(文/光伏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