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次洗牌,有競爭力的企業淘汰落后企業,先進產能必然淘汰落后產能。
過往兩年半里,伴隨光伏火爆,產業蓄積了更大能量,也聚集了更多矛盾,同時也在孕育更多變數。
作者 | 方文三
圖片來源 |網 絡
各環節大幅降價,基本面迎來新變化
近期,光伏行業的基本面迎來了重大新變化,那就是硅料、硅片、電池片環節接連出現了大幅降價。
標志著全產業鏈供應緊平衡的市場格局已經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隨著新擴產能的釋放,市場上供大于求的矛盾開始顯現。
全產業鏈的產能擴張,導致了市場供需格局發生逆轉,即供不應求的情況得到緩解,供大于求的情況開始隱現,引發了全產鏈價格的下調。
總體上來看,不考慮處于規劃實施的產能,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各個環節的產能基本處于飽合階段,介于產能過剩的臨界點。
而一量新項目投產,那么產能過剩在所難免。
正是因為供需平衡的格局被打破,全產業鏈價格出現了連鎖式殺跌,打開了全產業鏈的降價通道。
頭部企業與二三線企業,各有各的難
光伏的技術迭代和行業洗牌都十分頻繁,基本呈每3年一小洗,每5年一大洗這樣一個周期。
無錫尚德、賽維LDK、漢能集團、旭陽雷迪、中電光伏、昱輝光伏這些知名企業先后被淘汰出局。
頭部企業受限于體量過大,且原料短缺制約下,其產能擴張速度往往比不上新勢力,一定程度失去了原本的市占率和市場掌控力。
隨著上游硅料供應不再短缺,二三線企業在一線企業競爭中不具備優勢。
隨著行業產能過剩帶來的產業鏈價格下調,部分企業原本的高毛利水平難以為繼,甚至出現虧損。
二三線企業擴張比較快,他們大多是在2020年以后才入場,只專注布局下游的某個環節,并未形成一體化能力,且良品率不高,一旦產業鏈進入降價周期,他們就容易陷入虧損。
縱觀中國光伏發展的20年,供應鏈的不同環節的不平衡和矛盾,其實早已存在。
在一片大好形勢下,在整縣推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大背景下,光伏產業的質量問題、安全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和解決。
因此,產業鏈中上游企業開始大幅降低開工率,近期好多一體化頭部企業開工率維持在70%-80%,其余企業開工率下降至55%-70%。
盡管目前電池環節仍有部分利潤,但頭部企業開工率也降至70%-80%。
“跨出光伏看光伏”,非常有必要
回顧光伏產業的20年,它的成長性、變化性,往往與周期性緊密相隨。
光伏產業除了要跟隨行經濟大環境有經濟周期以外,還會有補貼退坡、技術更新迭代帶來的行業內獨有的周期。
具體體現為庫存變化帶來的庫存周期,由產能變化帶來的產能周期,由技術變革帶來的經濟周期。
加之經濟危機、國際貿易摩擦、政策劇變等疊加,行業周期往往又伴隨產業洗牌。
在此過程中,有的企業加速崛起,也有企業隕落或式微。
變,是光伏行業永恒的主題
①市場形勢發生了顛覆性變化:2021年、2022年因供應緊張而引發的全產業漲價行情恐難延續,反而市場更多擔憂的應當是供應飽和,甚至可能過剩對市場價格的沖擊。
②電池片技術在變:電池、組件市場由過去PERC一統天下的狀態,轉為TOPCon、HJT、IBC等多種技術角力的格局。
③是市場競爭格局的勢變:無論是上游的硅料,中游的硅片、電池片,還是下游的組件,直至終端的電站投資,都因大量跨界玩家的進入而出現了明顯的勢變。
不過,光伏的一個不變,是政策向好趨勢不變。
2023年是[十四五規劃]落實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30.60雙碳目標第三年。
在此背景下,預計國家、地方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支持將維持穩中向好態勢。
價格博弈階段,產業鏈價值邏輯重構
光伏產業鏈處于價格博弈階段,利潤將進行重新劃分以實現產業鏈平衡。
當前上游硅料環節作為利潤大頭的格局暫時不會改變,但其他環節利潤或將產生變化。
2023年光伏裝機體量會繼續增加,但由于后端電池、組件環節的擴產速度慢于前端硅料、硅片環節,前端產能會處于過剩狀態。
這種情況下,降價是大勢所趨。
從硅料、硅片到電池片再到組件,2023年會持續降價。
特別是隨著2023年起硅料等環節新產能釋放,成本逐步回落。
此前受低收益率壓制的地面電站裝機或迎復蘇,裝機比例有望回升。
預計地面電站同比增速有望達80%;而分布式同樣有望維持近40%的增速。
隨著此輪上游硅料、硅片環節價格調整向下傳導,光伏產業鏈下游環節利潤有望增厚。
光伏開始[房地產化],長期難維持
在房地產經濟窮途末路的當口,同樣以土地為載體的光伏,恰巧成為地方政府尋求產業突破口的新工具,光伏開始[房地產化]。
在目前較低宏觀利率水平的背景下,社會資金充裕,優質資產稀缺,市場供需充分博弈,光伏項目很難享受超額收益。
合理收益率將是正常狀態,各種花式負擔必然會層出不窮地沖擊光伏度電成本下降帶來的收益。
而地方政府訴求,正是花式負擔的典型。
光伏超額收益,是這場利益爭奪的基礎。
現階段,地方政府因為擁有稀缺土地資源,而可以作為談判籌碼,吃到[唐僧肉]。
光伏行業長期注定沒有超額收益,既然沒有超額收益,地方政府即便掌握土地資源,又何來唐僧肉可吃。
政策影響減弱,增加潛藏風險
即使全球需求猛增,但以產業鏈核心環節的產能投資與預期,產能階段性的絕對過剩已成事實,一些環節的產能預期已是目前市場需求的四倍五倍甚至更多。
多種力量和要素推動下,供應鏈價格整體漲了兩年多,進入2023年后,伴隨供應鏈價格狂降,產業鏈必將隨之發生劇烈波動、調整與平衡。
供應鏈博弈下,各路巨頭垂直一體化,未來必然在產業鏈不同環節中出現激烈的彼此踩踏。
外部環境與產業內部因素疊加,2023年的光伏洗牌必然也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它更綠色,而是更便宜。
政策影響減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將愈發突出。
這將更加考驗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更加考驗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品牌影響能力、資金保障能力和團隊執行能力。
結尾:活下去,必須具備核心技術
從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角度,光伏的主邏輯是發出一度電的成本是否能夠不斷降低。
對領先性的判斷是基于同樣資源條件下,是否能夠達到度電成本最優的方案或技術路線。
此外,對于技術研發的商業化、以及未來風險,要有成熟的評判機制和反應機制。
目前光伏產業開始進入[N型時代],核心還是一樣的:
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單瓦成本就是好,能給客戶創造更多價值就是好。
今年疫后經濟復蘇,光伏新基建應該是主角之一,所以今年應該是國內光伏大年。
美國放松東南亞組件進口24個月,俄烏戰爭長期化,所以海外需求今年還將增長。
內外需求疊加之后,2023年的光伏需求不應悲觀;但即將面臨的預警,也已愈發明顯。
可以預期,進入2023年后,未來兩年之內,光伏必然有一次深度的調整,重塑格局與秩序。
部分資料參考:黑鷹光伏:《剛進入2023,光伏洗牌就已經開始》,環球老虎財經:《光伏洗牌開始》,中國經濟新聞網:《降價或成2023年光伏產業鏈主旋律》,中國電力網:《光伏洗牌的10大維度》
原文標題?:?AI芯天下丨新基建丨剛進入2023,光伏洗牌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