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在政策引導和企業自身用電雙重動力下,分布式迎來了快速增長黃金期,已成光伏裝機的半壁江山。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光伏新增并網容量87.4GW,分布式光伏51.11GW,占比達到58.5%,而這其中工商業又占據了分布式光伏一半地位,全年新增裝機超過25GW。
工商業光伏正迎發展機遇
工商業光伏高增長背后是市場從成長走向成熟,由被動轉向主動的體現。當前,在碳排放“雙控”政策落地,電力供應緊張、企業用電成本上升等因素下,催生了工商業光伏快速而廣泛的發展。
2022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政策環境加快光伏發電需求提升;與此同時,各地“能耗雙控”政策頻出,甚至部分企業被迫停產、限電,越來越多工商業企業通過安裝分布式光伏來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用電穩定,擺脫限電制約,分布式電站成為企業剛需。
隨著工商業目錄電價取消,疊加代理購電價格上浮,進一步推動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需求釋放。光伏們了解到,去年高耗能用電成本最高上漲了50%;電價浮動比例大幅提高之下,工商業光伏發展迎來無限機遇。
巨量光伏發電站的建設,也涌現了“光伏+儲能”的剛需,疊加各省陸續出臺儲能補貼利好,光伏與儲能的投資結合,實現了經濟商業閉環。另外,今年一季度以來,光伏組件和儲能電芯價格下降,也助力了工商業光伏投資回報率大幅提升。
但在這些機遇之下,工商業分布式的問題也在逐步顯現。一方面,工商業屋頂面積有限,且優質屋頂資源越來越少;復雜的分布式屋頂結構,使得傳統方案無法充分利用,造成資源浪費,這是工商業光伏普遍存在的桎梏之一。
華為工商業智能光伏業務總裁鐘明明
另一方面,在實際商業運營中,儲能充放電功率備受挑戰,收益模式單一受限。華為工商業智能光伏業務總裁鐘明明在“2023智能光伏設計研討會”上解釋到,“實際上每個企業用電負荷和電價平峰的時間段并不重合、適配。我們會發現一些儲能項目,比如白天充電的時候,正好趕上企業用電高峰期,這樣不僅變相推高了成本,反而得不償失;而且儲能能量管理難調節,導致大多數時間無法做到一天兩充兩放,失去投資價值。”
另外,電站的底線——安全問題,也隨著儲能的引入風險加劇。鐘明明表示,“我們需要考慮儲能與建筑相結合的時候,又要如何規避儲能風險?”
華為“1+3”綠電方案,惠及千行百業
基于上述風險問題,華為智能光伏突破傳統逆變器供應商的局限,聚焦整體解決方案。面向工商業場景,推出“1+3”行業綠電解決方案2.0,以逆變器為核心,適配智能組件控制器(一拖二優化器)、智能組串式儲能系統以及智能光伏云,實現“智”臻安全、“智”高可靠、 “智”多發電、“智”簡運維等更優體驗。
由于分布式屋頂結構復雜,臨近建筑物、空調外機、廣告牌、通信基站、煙囪、熱水器等,容易造成陰影遮擋,影響發電量;如何設計能更有效利用屋頂資源?華為行業綠電解決方案2.0推出工商業獨有組件級優化器,釋放每個屋頂潛能。
鐘明明以上海鑫國1.2MW全優化器項目為案例,介紹到,“該屋頂形成了1300m2遮擋陰影,影響337片組件安裝。在傳統無優化器情況下,屋頂只能做到53%利用率,但在全配優化器以后,屋頂利用率可以做到68%,整個裝機發電量提升接近15%,每天可為客戶多創造13萬元收益。同時,優化器還能夠兼容目前市面上所有組件,幫助項目在設計時無懼陰影和組件差異,讓屋頂設計變得更加簡單。”
建設分布式電站中,安全是最關鍵的核心,華為智能光伏率先推出了系統級安全設計:行業最強AFCI、組件級關斷、智能組串分斷等更領先的安全設計,提升電站主動安全能力,保障華為智能光伏“智高可靠”的優勢特性,并在行業綠電中全面應用。
在儲能安全方面,華為智能光伏也從三個維度對儲能安全進行設計和考慮。首先是設備安全上,采用云BMS內短路監測,電芯級監控,保障設備無起火隱患;其次是資產安全設計上,內置消防模塊,煙感、溫感、絕緣、排氣等,保障不造成損失擴散;第三則是從頂層設置泄爆,起火或內部壓力過大時可向上定向排出,保護人員安全。
面對更多商業模式,如何設計光儲系統?也在考驗著行業的想象力。對此華為智能光伏采用AI光儲協同,AI大數據技術結合光伏發電量預測、負載預測,實時調整儲能充放電策略,充分利用峰谷套利空間,實現多重商業模式智能疊加,真正做到1+1>2。
另外,針對偏遠地區大型工商業屋頂,華為智能光伏也推出了行業首款工商業定制1500V平臺逆變器,三大核心技術,匹配大型工商業設計需求;并圍繞工商業設計流程,打造了一體化售前設計工具與統一化運維平臺,彰顯了其專業能力。
值得提及的是,華為行業綠電解決方案目前已分別在鑫國食品、海馬汽車、信承瑞、安國特緊固件等多行業場景中應用。華為智能光伏也秉承“開放、合作”理念,致力于與全球客戶、設計院、渠道商等生態伙伴攜手共進,共同打造高質量、高安全、更低風險成本的光伏電站,讓綠色電力惠及千行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