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交所官網信息顯示,2023年5月15日,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潤光能”)創業板IPO獲受理,其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
(截圖源自深交所官網公開信息)
這也意味著,這家全球第四大光伏電池商的IPO上市計劃邁出了重要一步。
同時,這也是繼潤陽股份創業板IPO之后,又一家全球光伏電池片巨頭即將上市,站上中國A股資本市場的“舞臺”。
全球電池龍頭募資40億
招股書顯示,本次IPO上市,中潤光能擬發行股份不超過4001萬股,不低于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10%,擬募資40億元,此次募資資金將主要用于年產8 GW高效光伏電池(二期)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據了解,中潤光能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品制造商,主營業務為太陽能電池片,主要產品包括單晶PERC電池片及多晶電池片,其中以大尺寸(182mm及以上)單晶PERC電池片為主。
招股書顯示,中潤光能控股股東為龍大強,實際控制人為龍大強、孟麗葉夫婦。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龍大強、孟麗葉夫婦合計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 49.76%的股份,實際控制公司 50.64%的股份。
根據PVInfolink統計,2022年,中潤光能電池片出貨量位居全球第四,僅次于通威股份、愛旭股份和潤陽股份。截至2022年底,該公司擁有電池片產能24GW,預計到2023年底其電池片產能將增加至超過50GW。
截至目前,該公司在江蘇省的宿遷市、徐州經開區、徐州市銅山區、徐州市沛縣和安徽省的滁州市等國內多地設有生產基地,并且還在柬埔寨、老撾等海外地區設有生產基地。其中,在柬埔寨布局2GW單晶PERC電池片產能、1.2GW組件產能,并在老撾投建7.5GW 高效光伏電池片產能。
三年累計凈利潤7.51億
財報方面,在2020-2022年,中潤光能實現營收分別為25.33億元、50.89億元、125.5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23%;同期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1.12億元、-1.92億元、8.30億元;三年累計歸母凈利潤為7.51億元,其中最近一個年度的凈利潤大幅增長532%。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中潤光能產品結構較為單一,業務主要集中于電池片環節。
統計數據顯示,在2020-2022年,該公司電池片業務收入由2020年的25.2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15.78億元,在當期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均超過90%;同期電池片出貨量由大約5GW增加至13.2GW,近兩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63%。
在負債率方面,在2020-2022年,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達92.3%、95.6%和 79.4%。雖然去年有所下降,但是較之同行企業依然偏高。
在客戶關系方面,該公司與天合、晶科、晶澳、隆基、阿特斯、英利、陽光能源等產業鏈下游的組件龍頭企業均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從上下游關系來看,以2022年為例,該公司前五大客戶分別為晶科、晶澳、陽光能源、隆基和英利;前五大供應商分別為協鑫、弘元綠能、高景、隆基和美科股份。
與可比公司PK
在同行可比公司中,通威、愛旭和晶科等公司均已上市,只有正處于IPO中的潤陽股份與中潤光能最為相似。
作為全球第三大電池片廠商,潤陽股份在2020-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47.98億元、106.17億元和89.77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5.13億元、4.85億元和5.06億元。可見,潤陽股份的業績水平相對較高。
從電池片出貨量來看,潤陽股份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三位,發展勢頭良好,公司實力較為雄厚。
也正基于此,潤陽股份創業板IPO進度領先一步,于去年11月成功過會。本次IPO,潤陽股份亦募資40億元,主要用于年產 5 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和年產 5GW 異質結電池片項目等。
不過,根據權威機構預測,預計2023年中國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將在95-120GW,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在280-330GW。
從市場整體來看,未來幾年光伏產業市場空間巨大,兩家光伏龍頭企業仍將大有作為。(文/光伏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