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有記者進入了中國石化位于新疆庫車的綠氫示范項目電解水制氫裝置施工現場。在這個現場,施工人員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工作,加快完成最后的儀表連接、管線防腐、輔助設施修復等收尾工作,以便于在5月30日前使所有設施準備就緒,進行試生產。

據了解,這個項目是全球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最大光伏制氫生產項目。目前,該項目的建設已經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計劃于6月30日投產。

中國石化,這家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近年來積極發展新能源業務,著重推動氫能作為其新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旨在打造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化工企業。在這一戰略中,"光伏制氫"無疑將成為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具體而言,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于2021年11月30日正式啟動建設,項目總投資達到30億元。該項目包括五個主要組成部分:光伏電站、輸變電線路、電解水制氫、儲氫以及輸氫。其中,光伏發電項目的容量為1000MW,一期投資額約為9.6億元,裝機容量為300MW,年發電量預計可達6.18億千瓦時。

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以"西氫東送"為目標,類似于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重大工程。這一項目的目的在于實現純氫的跨區域輸送,從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起,最終抵達北京市。這條管道全長超過400公里,是我國首個跨越省區、規模龐大、距離遙遠的純氫輸送管道。

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表示:“西氫東送”工程將為京津冀地區取代化石能源制氫提供支持,并大力緩解我國綠氫供需不匹配的問題。該工程的建成將具有戰略性的示范引領作用,為我國跨區域氫氣輸送管網的建設提供幫助,助力我國能源轉型升級。”

在2023年4月10日,中國石化宣布,“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已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我國長距離氫氣輸送管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一決定為我國能源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我們對于"西電東輸"和"南水北調"的理解很容易,因為東部地區或北部地區的能源資源相對匱乏,而能源需求較大。然而,"西氫東送"似乎有點違反常識,因為氫氣資源在東部沿海地區看起來更加豐富,為何仍需要西部地區的支援呢?

確實,我國東部地區也存在氫氣資源,但其中大部分是灰氫,其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非常嚴重,無法滿足我們碳中和的目標。相反,我國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可再生能源發電(如光伏和風電)發展迅猛。因此,西部地區在擴大"綠氫"產能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將成為我們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持力量。

目前,長管拖車仍然是長距離輸送氫氣的主要方式,但這種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且不環保,大大提高了終端市場的氫能價格。然而,隨著"氫氣管道運輸"技術的突破,我們能夠實現大規模、長距離、低成本的氫氣運輸。這將極大地促進氫能產業鏈的發展,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石化新星新疆綠氫公司的副總經理方虎表示:“目前,該項目的整體進度已經達到了90%。它將具備每年向下游企業供應兩萬噸綠氫的能力,相當于每年減排近48萬噸(CO2)。一旦投產,該項目將為全球范圍內的綠氫發展樹立新的里程碑,為實現可持續能源未來鋪平道路”

圖片

毫無疑問,這個項目的未來一片光明!然而,就在去年11月27日,一場規模達到13級的特大暴風風沙暴席卷而來,給該項目帶來了致命的打擊。當地約200兆瓦的光伏電站遭受倒塌,這場災難造成了巨額損失,據專業人士估計,完全損毀的光伏電站可能會導致約6億元左右的損失。從現場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出,光伏陣列的組件和支架在風災后嚴重變形。這次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該項目所采用的固定手動可調支架成為眾矢之的。也有一些行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受災的光伏項目可能存在光伏設計經驗不足的問題,未能充分考慮項目所在地的實際氣候條件。

因此,除了項目的順利推進,應對自然災害如地震和風災也至關重要,可靠性和穩定性絕非可小覷之事!畢竟,只有在安全穩定的基礎上,才能讓綠色能源的光芒更加耀眼,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多希望!來源:NE-SALON新能薈G

原文標題?: 曾遭風災損失近6億元,全球最大光伏制氫項目將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