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年發展的檢驗,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發展出現了四大深層次矛盾。慶幸的是,解決這些深層次矛盾并非毫無辦法,而是有章可循。
自國務院2013年7月頒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光伏產業迎來了突飛猛進的四年時光。中國光伏電站的裝機容量在2015年就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同時自2016年開始,全國掀起了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和建設的高潮。預計2017年分布式光伏的裝機容量有望接近8GW。這相當于前幾年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的總和。
在這四年中,分布式光伏走過了非常坎坷和曲折的道路,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為未來平價上網的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過去四年里,分布式光伏的項目備案實現了最簡化,僅僅需要到發改委和電網兩個機構辦理相關手續,即可開工。如今,分布式光伏的各項優惠政策已基本明確。融資機構也越來越積極地為分布式光伏電站提供建設資金。從2014年僅有的一到兩家有貸款支持,到2017年分布式光伏項目已經得到普遍金融服務。與此同時,能源局和循環經濟協會共同推出了分布式光伏標準合同參考版本,為眾多的分布式電站企業在投資建設中提供了重要參考。
但是,我國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發展還受制于很多環境、技術和經濟因素,并且出現了四大深層次的矛盾,需要逐步克服。
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只有解決深層次的矛盾,分布式光伏才會在替代傳統能源的道路上,裝機規模更大,電力輸出更安全穩定、用戶市場更受到歡迎。
經過四年發展的檢驗,目前妨礙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的主要深層次矛盾有如下幾點:
1、無法獨立提供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迄今為止,分布式光伏仍然無法脫離電網單獨為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供應電力,雖然這是可再生能源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對分布式光伏的全面推廣來說,這是其無法成為基荷能源的核心。在攻克了平價難題之后,如何安全、穩定的供應電力則成為分布式光伏電站全面應用的最后一道障礙。

2、并網難,尤其是農網容量不足。正是因為分布式光伏發電無法成為穩定電源,導致了電力系統對光伏發電的很多誤解和防范。突出的表現在很多基層電網由于對光伏電站的發電設備和特性不了解,增加過多的保護措施,從而導致光伏系統成本的上升。最近國網新規定即使是自發自用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只要裝機容量超過400KW就必須通過10千伏并網,直接導致1MW以下的電站系統成本增加10%—25%以上,這就是典型的保護過度。隨著分布式電站安裝的規模越來越大,進入2017年以來,并網難已經取代融資難成為分布式光伏發展的第一大難題。
2017年中國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戶用光伏電站的如火如荼。然而在廣大的農村安裝戶用電站碰到一個巨大的障礙,那就是農網變壓器和線路配置薄弱,導致每個村鎮的裝機容量收到極大的限制,嚴重阻礙了戶用光伏的發展速度,也使得更多扶貧項目無法實施。
3、去補貼難題必須解決。世界上各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補貼,而目前這個補貼已經成為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也成為其他行業詬病光伏產業的最大理由。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部分項目補貼發放拖延最長時間已經達到4年,而進入補貼目錄的項目僅僅占全部光伏電站總量的40%。隨著綠證等措施的推出,可以預見目前尚未進入目錄的項目,拿到完整補貼的可能性非常小。在各種能源結構競相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可再生能源事業不可終止,可再生能源補貼不可持續。光伏必須擺脫補貼,才能長期發展。
4、大量屋頂荷載不足。一直以來,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發展受制于建筑屋頂質量的制約。2013年以前,我國缺乏對鋼結構廠房的建筑標準,從而導致大量的現有工商業屋頂無法安裝光伏電站,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根據統計,我國目前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理論安裝容量不低于300GW,然而從長期篩查的結果看,能夠滿足光伏電站荷載要求的屋頂比例不超過30%,這意味著至少有200GW的屋頂資源無法利用。最近一年以來,屋頂電站租金的上漲率超過100%,也從側面反映了屋頂資源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