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浙江省慈溪市已經有8個光伏電站接入智能管理系統,標志著慈溪市分布式光伏電站進入“智能化管理模式”。下圖為浙江省慈溪市鴻禧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智能化管理系統進入試運行階段。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國內市場逐漸成為主力。今年上半年光伏產業依然延續了良好態勢,呈現出規模增速快,產業化技術水平高,產能布局優,應用市場活的發展特點。目前,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棄光問題明顯好轉,分布式光伏發展持續提速。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440萬千瓦,同比增長9%,其中:光伏電站1729萬千瓦,同比減少16%;分布式光伏711萬千瓦,同比增長2.9倍。專家表示,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電站的“一減一增”,反映出我國光伏產業正在發生重要的結構性變化,正從簡單地追求裝機規模,向追求質量、效益轉變。
發電成本不斷下降
“總的概括起來,2017年上半年光伏市場規模增速快,產業化技術水平高,產能布局優,應用市場活。”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說。
在規模上,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產量11.5萬噸,同比增長21%,預計全年產量在22萬噸以上;硅片產量36吉瓦,同比增長20%,全年預計達到68吉瓦;電池片產量32吉瓦,同比增長28%;組件產量超過34吉瓦,同比增長25.9%以上。其中,電池、硅片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在規模增長的同時,相關技術也向高端演進過渡。黑硅技術、PERC技術成為當前電池片企業技改的主流;HIT電池開始加速產業化,晉能、隆基等企業開始推動HIT電池產業化生產;天合光能研發大面積6英寸全背電極太陽能電池(IBC)效率達到24.13%,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這幾年通過努力,相關的效率取得了明顯進步,這為發電平價上網、成本下降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工信部電子信息司電子基礎處處長王威偉說。
在技術和市場帶動下,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降低。2016年至2017年組件的價格下降幅度達到近21%,系統設備投資成本也下降至5元/瓦。“光伏發電在去年的光伏領跑基地競爭當中,平均每千瓦時電下降了2毛錢。在資源最好的地區,光伏發電也可以達到5角至6角每千瓦時電。”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說。
不過,王威偉同樣強調,在技術的推動下,光伏成本快速降低,但是非技術成本上升過快。比如,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交易成本等,未來必須把整個系統上的成本降下來。
棄光問題有望解決
棄光率明顯下降是上半年取得的重要成績。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量518億千瓦時,同比增加75%。全國棄光電量37億千瓦時,棄光率同比下降4.5個百分點,棄光主要發生在新疆和甘肅。其中,新疆(含兵團)棄光電量17億千瓦時,棄光率26%,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甘肅省棄光電量9.7億千瓦時,棄光率22%,同比下降近1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