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潔能源公益服務平臺PowerLab的袁瑛,以“尋找分布式光伏2.0時代的創新機遇”為題,讓老紅為她的2017年首場創業活動學員做一個交流時,老紅想到的是《誰將是家用光伏第一名?天合、陽光、愛康、古瑞瓦特、大海、協鑫...還是晶澳?》一文,一個問題出現在眼前:萬一都不是呢?
因為現在是大型光伏加工企業、大型投資企業和中小創業企業,共同逐鹿分布式光伏市場,還不知哪種思維勝出、鹿死誰手呢。
不像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市場,分布式市場不是一個簡單靠錢取勝的市場,而是一個靠服務取“心”、靠商業模式勝出、靠“系統”思維賺錢的市場,是一個非業內人士的創想可能顛覆業內人士定勢思維、創業人士的“無知”可能打敗成功人士的“經驗”的市場。總之,這是一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的市場。
因為分布式光伏市場,在2C、電力改革、互聯網+智慧能源、大數據等,這些只知發展方向、不知終極形式的時代加速到來的時候,創想才是最有價值的。
PowerLab做的事情,就是為這些“創想者”提供公益服務。
過去幾年,老紅觀察和接觸了不少在分布式光伏市場創業的朋友,到目前既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又有“眼見你起高樓……”的。于是借PowerLab活動之機,對這些目光所能及的案例,做了一個簡單梳理。(為了本文不混淆視聽,暫且將“分布式光伏”與“戶用光伏”“合并同類項”)
一、進入2.0階段的分布式光伏市場和創業者們
老紅不同意分布式光伏市場已經進入3.0的說法。因為還有一個月,它才滿四歲,那樣話會不會“長得太著急”了?
無論是2.0還是3.0,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都是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同階段創業者的思維和表現是不一樣的,他們對分布式市場的認知、商業模式也是越來越接地氣和獨特的。
三年前,老紅異常興奮地接觸了一些名校畢業、境外歸來,想在分布式市場創業的青年才俊。無奈那時市場才開始,他們的認知和思維也只能流于一般。事實上,后來也沒能看到他們成功的消息。
前幾天,老紅又接觸了兩位與前面同樣背景、也要創業的青年才俊,分別提出在分布式光伏市場,采用“共享經濟”、比照美國成功案例的“金融解決方案”的兩種商業模式。可以肯定地說,兩種商業模式的邏輯都是成立的。其實老紅的肯定與否一點都不重要,因為其中一個,已經獲得了著名風險投資的支持以及銀行合作的結果。而另一個,已經獲得大型光伏加工企業的初步認可并小試牛刀。
他們所以具有這樣的認知,關鍵在于分布式光伏市場已經2.0,而他們又參與了1.0。
二、粗淺分布式光伏市場創業企業商業模式回顧及成敗原因分析
簡單“粗暴”地說,1.0分布式光伏市場中的創業企業,是傳統商業模式戰勝了互聯網思維模式。
在1.0階段的分布式光伏市場,聰明的創業企業入場伊始,無不圍繞解決“持續、規模獲得電站資源和融資解決方案”兩個“痛點”展開。于是,是否從這兩點出發點,則初步奠定了不同創業企業的不同維度。
在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環節,創業企業大都是采用傳統商業模式,有一次成功的,也有二次成功的。一次成功的,有金融思維采用“地推”模式的浙江晴天,有電器銷售思維采用“體驗館”模式的北京首信,有讓利思維采用微信推廣模式的上海中普;二次成功的,大都是在獲取電站資源的平臺思維不理想,轉而直接投資分布式光伏電站獲得成功的,比如全民光伏,比如新能源圈;在這一環節,也有采用互聯網思維創業的。一個是光伏云,一個是綠能寶。
在分布式光伏電站運維環節,創業企業大都采用互聯網思維模式,現在看,至少他們都沒有達到業內期盼的結果。比如木聯能、暉保、陶科等。原因不在企業,而在目前產業特征、發展水平與對互聯網思維認知之間的差距。針對現實,這些企業或多或少地調整了初始的思考,在發展中尋找方向。
在2013年的分布式光伏市場,一方面,創業從“互聯網思維”出發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分布式光伏市場的誕生與互聯網思維的誕生同步。另一方面,“互聯網思維”在過去的分布式光伏市場不成功也很正常,因為“高頻”和“粘度”兩大互聯網思維要素都不具備。
互聯網思維在分布式市場的窘態正在發生重大逆轉。雖然在1.0階段,2C的“高頻”和“粘度”不成立,但是在2.0階段,伴隨四年來14GW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成,則為“S2b2c”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打下了市場基礎。比如遠景能源、東潤環能、中民智薈,已經和正在走上發展的軌道。
總之,在分布式光伏1.0階段,因為市場基礎不具備,互聯網思維自然不成功。到了2.0階段,互聯網思維開始有了一定基礎,但那已是“有錢人的事情”了。所以對于創業的年輕人,如果既沒有足夠的錢,又沒有能夠打動風險資本的商業模式,在分布式光伏市場創業,就請不要再“互聯網思維”了。
三、給在2.0分布式光伏市場年輕創業者的三個建議
第一,創業的思維必須獨特且超越市場,但是只能超越半步。綠能寶的光伏產業認知沒問題、互聯網思維沒問題、資本支持沒問題,但是入場的時間是否有問題?當然它是否懂得并嚴格執行金融游戲規則,則是另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了。
第二,清晰把握創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目前在分布式光伏市場,創業的立足點,應該還是根據“持續、規模獲得電站資源和融資解決方案”兩個“痛點”制定商業模式,然后再尋找商業模式的“爆點”;創業的出發點,必須是著眼于正在到來的“2C、電力改革、互聯網+智慧能源、大數據”市場。如果創業的出發點,還是電價價差收益和提供服務收益,則建議您就輕易不要在分布式光伏市場創業了,因為據說已有10萬家創業企業已經走在了您的前面。借用一句流行語,不以“2C、電力改革、互聯網+智慧能源、大數據”為長遠目標的創業都是在“耍流氓”。
第三,選擇“痛點”要精準、商業模式要簡練。憑關系、拼體力在分布式光伏市場創業的時代正在過去,針對“痛點”、制定獨特商業模式、獲取資本支持的創業時代已經到來。如何用幾句話說清楚商業模式和風險點,則成為創業成功的第一步。比如對于前面提到的“共享經濟”、“金融解決方案”兩個創業案例,風險投資家的評語是:都是不錯的方案,但是可能會首選后者,因為它簡單。
在當前的分布式光伏市場創業,什么都可以討論,有一點毋庸討論:這里一定是具有創想思維的創業者最好的戰場。
參考資料
《天合、晶科、晶澳、英利、陽光等27家分布式光伏最新推進概況》
《誰將是家用光伏第一名?天合、陽光、愛康、古瑞瓦特、大海、協鑫...還是晶澳?》
FR:老紅看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