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光伏板,自來水廠也能發電。記者昨從市水務集團了解到,太湖水廠光伏發電項目已投入運行,一年可發電109.95萬度,充分利用天然資源,降低運營成本,探索“水務+光伏”的綠色環保模式。

昨天上午,走進位于南潯區經濟開發區的太湖水廠,只見廠區屋頂和周邊空地上,大片大片的太陽能板依次排列,銀灰色的鋼架如傘骨般撐開,頂托著一米多寬的光伏板。經過3個月的施工和調試,已全部實現并網發電。

“我們投資了776萬元,在砂濾池、炭濾池的屋頂以及預留發展用地,安裝了4000多塊光伏組件,總面積約14400平方米,裝機總容量1.1兆瓦。”太湖水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利用光生伏特效應,通過太陽能電池、控制器和逆變器等部件,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

據介紹,光伏發電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綠色環保、維護簡單的特點,是國家近年來大力推廣的新能源項目之一。用清潔的太陽能補充和替代傳統的燃煤電力,可有效降低水處理電耗成本。

記者采訪中獲悉,用電是水廠的主要運營成本,太湖水廠的年用電量900萬度左右,采用光伏發電,預計年平均發電量109.95萬度,節約12%左右的用電成本。不到9年,即可收回光伏項目投資成本。

“我們選用265Wp多晶硅光伏組件,光電轉換效率高。光伏電站7月投運至今,運行狀態良好。”該負責人表示, 7月日最高發電量達5545度,最低4695度,加上國家和地方的各級補貼,已經產生明顯經濟效益。

發展光伏發電,自來水廠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大面積的處理水池,往往需要加蓋遮陽網,抑制水中藻類生長。如果在池頂上方架設光伏組件,相當于給池子加上“蓋子”,一方面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另一方面,避免太陽光直照水池,影響水處理。

“為了實現智能化管理,我們在水廠中控室設置了一套后臺監控系統,對發電功率、發電量、直流電壓、直流電流等進行實時監控。”該負責人說,通過監控顯示器,直接觀測運行參數。內置報表系統和報警故障信息記錄表,一旦發生故障,第一時間報警并記錄,提醒值班人員及時維修。

FR:湖州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