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十三五”能源轉型升級為光伏發電行業快速增長提供了新契機,其中尤以分布式光伏為最。
分布式坐上風口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超過15%,煤炭消費比重應低于58%,明確了我國未來依托化石能源為主體,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充分發揮其補充替代作用的大方向。
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軍以及構建多能互補體系的重要一環,太陽能發電被予以“重任”。《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提出,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0GW,其中分布式為60GW。
分布式裝機占比低
經過10余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國。截至2016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77.42GW,位居全球第一。
在裝機量和發電量方面,中國光伏發電一騎絕塵,但就人均來算仍不及德國、日本和美國。
資深光伏人士指出,巨大的人口基數是中國光伏發電人均裝機量不及德國等國的因素之一,另一主要原因則在于中國分布式發展嚴重滯后,造成了人均占比極低的局面。
1、全球分布式占比49%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規模高達148GW,在總裝機中占比49%。
2、中國分布式占比13.4%
與之相比,截至2016年底,中國分布式光伏裝機為10.38GW,在光伏發電總裝機77.42GW中僅占比13.40%,在全球分布式裝機中占比7.01%,在全球總裝機(超300GW)中占比3.46%。
3、德國分布式占比近80%
中國分布式裝機占比較德國、日本和美國等光伏大國差距更大。數據顯示,在德國光伏發電裝機中,分布式占比接近80%。
4、美國分布式占比42.4%
美國光伏發電裝機相對均衡,集中式與分布式平分秋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美國光伏累計裝機達到22.88GW,其中分布式裝機9.69GW,占比42.4%,集中式裝機13.19GW,占比57.6%。
5、日本分布式占比超80%
日本大力提倡發展分布式,其分布式裝機占比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數據顯示,日本分布式裝機在總裝機中占比高達80%以上。
分布式定義
分布式指的是電壓等級在35千伏以下,單個并網功率在20兆瓦以下的光伏電站項目。與集中式大型地面電站相比,分布式光伏在適用性、靈活性和實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遍地開花才是分布式,地面電站一枝獨秀,并不利于整個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也背離了新能進萬家的主旨。”一位業界大佬一語道出“重集中,輕分布式”的弊端。
重心傾向分布式
很顯然,分布式與集中式齊頭并進,在電力供給上形成有效互補,才是發展之道。
針對部分省區“棄光”現象突出,以及光伏用地指標趨緊等問題,我國光伏發展的重心已開始向分布式傾斜。
1、市場傾斜
從市場層面來講,2016年分布式市場已悄然啟動。數據顯示,2016年分布式新增裝機4.24GW,比2015年新增裝機增長200%。
2、政策傾斜
政策層面上,國家能源局設定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目標為105GW,其中分布式為60GW。
按照10.32GW的累計裝機量計算,未來4年計劃裝機量為49.68GW,折合每年的新增裝機為12.42GW。另據第三方機構測算,“十三五”期間分布式光伏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