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山西省武鄉縣八路軍游擊戰體驗園、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等景區附近,車水馬龍,游人穿梭。山西省家用光伏安裝第一人趙瑞星便是來自這個紅色革命圣地。
2013年7月25日,武鄉縣城關鎮居民趙瑞星在長治供電相關人員的協助下,成功將自家的18kw光伏發電線路并入國家電網。該工程總投資約10萬元,于2013年4月中旬開始籌建,6月份完成施工并進入驗收調試階段,7月25日正式并網發電。自此,趙瑞星成為山西省家用光伏發電第一人。
偶然機會認識光伏發電
作為某職業高中的機電專業教師,趙瑞星對電氣方面知識了解不少,經常有人求教趙瑞星解決電氣難題。
2012年,一位山區養羊的朋友向趙瑞星求助解決養殖場用電問題。由于地處偏遠,附近無市電接入,趙瑞星只能采用一套光伏離網系統暫時解決用電難題。
回到家中,趙瑞星幻想如果能將電力接入國家電網就能省去較高的儲能系統成本,趙瑞星便開始查閱資料,幾經周折之后發現當時國內政策尚不允許居民用電并入國家電網,無奈之下,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2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趙瑞星的父親通過新聞聯播得知國家為鼓勵發展清潔能源,2013年3月國家電網出臺并正式實施《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所有利用光伏發電的單位和居民在自用外,可以將多余的電量賣給國家電網,這一政策的出臺正好為趙瑞星解決了發電系統并網問題的擔憂。
資金來源問題很棘手
但是當時趙瑞星和妻子剛完婚不久,又建了新房,所剩積蓄不多,加之,2013年在武鄉縣安裝光伏發電沒有任何補貼,自己和妻子是工薪階層屬于條件好的家庭,算不上貧困戶,更拿不到扶貧基金。
“當時我所有積蓄就只有一萬多塊錢,安裝一個光伏發電系統要好幾萬,家里人都很反對。”在面對記者提問家里人是否支持他做這件事時,趙瑞星向記者介紹道。
然而,趙瑞星看準了里面的商機和清潔能源的好處,堅持要安裝光伏發電。“不顧家人反對拿出所有積蓄之后,再硬著頭皮向父母和親戚朋友借了一部分決心安裝光伏發電。”
光伏系統零部件購買是難題
趙瑞星便著手于光伏發電系統零部件的購買和安裝,通過各種方式查閱材料購買渠道。
“2013年了解戶用光伏發電的人甚少,購買材料的方式遠不及現在多種多樣,價格也很昂貴。”趙瑞星回憶到,“通過查詢之后發現價格都挺高,不是當時我能接受的價格范圍,后來,一位河南的組件供應商打電話給我,說可以給我一些優惠,我當天晚上立馬就坐上了去往河南的火車現場驗貨,經洽談之后終于拿下了這筆訂單。”
組件問題解決之后,趙瑞星還不得不為逆變器發愁,當時一臺17kw的逆變器價格接近兩萬元,這對趙瑞星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通過與相關負責人的協商,公司決定以一萬五的價格將逆變器出售給趙瑞星,并且允許其預付一萬元。
整個光伏系統耗資相對較大的組件和逆變器都得到解決,趙瑞星買來實惠的角鋼刷漆之后作為支架便著手于光伏系統的安裝和并網。
理想終于開花結果
從對光伏系統的初步認識到并網發電,趙瑞星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回憶自己的光伏路程,個中酸楚至今仍在心底蔓延,好在一切日積月累的付出,最終都會在某個時刻得到回報。
“如果光照條件好的話,這套發電設備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發出的電量滿足家庭使用之后,剩余電量賣給國家每年能收入一萬五左右。”趙瑞星驕傲的向記者介紹到。
光伏發電是國家大力支持的項目,光伏扶貧也能給貧困村民帶來實質性的收益,每當有村民來向趙瑞星咨詢光伏發電時,趙瑞星都會為村民耐心的講解,并且給安裝光伏發電的村民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