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地區最大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廣東省南雄市 南雄圍背水庫5.5MW光伏發電站 正式投入試運營。

一塊塊閃亮的“藍板子”成了幫助貧困戶脫貧的“金罐子”,實現了扶貧從“輸血”向“造血”的轉變,也為該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入了新活力、新動力。

?
  該光伏發電站充分利用黃坑鎮圍背水庫地理優勢,打造“漁光互補”的光伏發電模式。漁光互補,將用于發電的光伏面板支架立體布置于水面上方及魚塘沿岸,因此不需要占用農業、工業、住宅用地,不僅節約了土地,提高了單位面積土地經濟價值,在發電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到水產養殖,“漁光互補”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贏。而且在水庫上面建設光伏,日照條件好、時間長,大大提高了發電能力。

?工程原始地貌

 施工中

??
  工程全貌

該項目安裝容量為5.5MW,全部采用265W多晶硅光伏組件,采用多個發電單元結合成組串,多個組串匯流后逆變升壓,經10kV開關站送出至黃坑變電站。

?
  該項目共投資4300萬元,其中,由南雄市統籌扶貧資金2000萬元,由后期負責運營和維護的企業融資2300萬元。項目連續分紅25年,全市10884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均能享受投資分紅,總收益達3600萬元。目前,該項目已于6月份試運營順利且并網發電,每年所產生的利潤分紅,將全部直接到戶,用于幫助貧困戶實現持續穩定增收,提高脫貧貢獻率。

據了解,光伏發電項目是該市四大扶貧產業之一,除了順利推進全市統籌項目外,還有30多個幫扶單位有意愿自主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靈潭、中站、角灣等多個單位已建成且并網發電。其中,靈潭村投資近310萬元建設35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預計年收入31萬元;省工商局在中站村投資198萬元,建設20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預計年收益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