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望去,綠色的山脊上,一排排光伏板就像一層層波浪,成為凌源的新景觀。
近兩年來,凌源市把光伏發電產業作為一項節能工程、脫貧工程和富民工程,通過招商引資、出臺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呈現出大小項目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凌源十年九旱,太陽光熱充足,資源豐富,是建設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場、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理想區域。據介紹,以一座20MW光伏電站為例,與同等發電量火電廠相比,年可節約標準煤9064.72噸。
為此,凌源市以脫貧攻堅戰為契機,成立了光伏發電產業領導小組,出臺了光伏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在土地流轉、山林流轉、人力資源上給予大力扶持。
2015年末,位于凌源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的20MW光伏設施農業科技園項目正式落成,項目總投資2.18億元,年發電量2500萬千瓦時,年實現產值2500萬元;在光伏機組的下部,實施油牡丹種植,農業配套種植項目年收益達到700萬元,不僅可以實現上交3000萬元稅金,而且帶動周邊300多棚戶增收,解決400多人就業。
農產品園區的光伏項目是凌源首家光伏發電項目,其所產生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極大地激發了各鄉鎮發展光電產業的積極性。除了推進大型光伏發電項目,凌源市還把光伏發電產業作為扶貧工程,以小機組幫扶貧困戶實現脫貧。
2017年8月,凌源出臺了《推進“戶用光伏”扶貧項目實施方案》,在全市17062戶中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戶院內安裝戶用光伏電站,不符合條件的由村組選址建設,每戶裝機容量4.32KW,預計總裝機容量73.7MW,投資5.89億元。
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預計投資3.68億元,帶動2016年已脫貧和2017年預脫貧建檔立卡戶共計10656戶;二期預計投資2.21億元,帶動2018年未脫貧的建檔立卡戶6406戶。
電站并網發電形成收益后,為在自家庭院安裝光伏電站的貧困戶每年分紅1100元,持續20年,25年后光伏電站的資產和收益歸貧困戶所有;為不符合建設條件,由村、組選址集中建設村級電站的貧困戶,每4.32KW每年為貧困戶分紅900元,村、組分紅100元作為集體經濟收入,持續20年,25年后光伏電站的資產和收益歸村、組集體所有。
這一項目的實施,極大地豐富了凌源光伏全覆蓋的內容,為凌源在2020年與全國一道實現小康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