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底全國火電裝機容量10.5億千瓦,設備平均利用小時4165小時,同比降低199小時,為1964年以來的年度最低。

其實,早在2014年,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就已經降到4286小時,為1978年以來最低水平。

連續3年電力過剩,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替代作用日益明顯(附央視視頻)

下面要給大家普及一點電力行業小知識:

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是反映電力供需情況的重要指標。

業內一般認為,若一地區全年的設備利用小時數高于5500小時,說明該地區用電緊張,可繼續擴大發電規模,若低于4500小時,則說明該地區電力富余,一般不能再新增發電裝機。

全國火電的設備利用小時數低于4500,表明了整個國家的電力過剩。

過去多年,“保供”是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不少人對曾經的夏季輪換限電記憶猶新。但隨著我國供電能力的飛速提高,以及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的增速換擋、用電需求放緩,電力的供需形勢已經發生深刻變化。

電力過剩從2014年就已存在,此后兩年過剩情況愈加嚴重。”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

連續3年電力過剩,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替代作用日益明顯(附央視視頻)

那么,問題來了!在電力過剩的大環境下,似乎會影響到如燎原之火發展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及其他的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么?

就在一周前的1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942號),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明確的回答。

連續3年電力過剩,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替代作用日益明顯(附央視視頻)

為了節省讀者們的時間,將坎德拉學院專家對政府文件的解讀摘要如下:

重點摘要
1.國家的大政方針明確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

2.國家在2020年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目標非常明確。

3.正式推出配額制,而且從發電和電網兩個層面分別約束,減少棄風、棄光。

4.對于電力過剩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解決方案,限制火電發展的規模,為可再生能源發展騰出空間。

就在不久前的11月3日,央視新聞就播出點贊光伏發電及可再生能源的內容,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我國新增電力主力。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約占全部電力新增裝機的67%,成為我國新增電力的主力,清潔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顯。?

前三季度新增風電裝機970萬千瓦,約一半位于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光伏發電裝機增長了43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同比大增了4倍,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

連續3年電力過剩,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替代作用日益明顯(附央視視頻)
今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17萬億千瓦時,約占規模以上全部發電量的25%,其中光伏發電、風電發電量分別同比增長70%和26%

連續3年電力過剩,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替代作用日益明顯(附央視視頻)

對于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之路,您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