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年均日照2000小時  匈牙利光伏市場潛力巨大

匈牙利建成和并網發電的1.8兆瓦晶硅太陽能小型光伏電站,占地3.6公頃,設計壽命25年,共安裝有6666塊組件,預計年發電量為198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碳排放600余噸。電站發電量雖小,但卻是中資新能源企業邁入匈牙利太陽能市場的第一步。

匈牙利國家電網為管理新能源專門設立的MAVIR公司統計數據顯示,匈牙利2015年電力產量中,有52%來源于核電,19%為煤電,17%為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只有10.49%。匈牙利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生物質能、風能、水電和太陽能,其中太陽能只占0.03%,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最低。同時,匈牙利年均日照約2000小時,完全具備發展太陽能的自然條件。

MAVIR公司首席執行官凱米拉認為,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部分,這種能源發展的新趨勢,正在引起能源領域的根本性變革。

2015年簽訂的《巴黎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安排,歐盟為應對氣候變化,在節能減排和促進新能源發展上作出了不小努力。近年來,以生物質能、風能、水電和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更是得到了歐盟成員國的重視,發展新能源逐步成為轉變發展方式、破解資源環境制約、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方向。

目前,德、美、俄等國公司也正在積極開拓匈牙利新能源市場。匈牙利太陽能電站的裝機容量從2015年起大幅增長,達到129兆瓦,之后年均裝機容量增加為59兆瓦。為此,匈牙利政府專門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支持計劃(KAT),規定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由KAT系統確定,并保障生產的電力全部由國家電網收購,且KAT支持政策將持續約25年。

相對于煤電站和核電站而言,太陽能電站發電能力和規模較小,但歐洲的智能電網系統很好地提供了解決方案,這為適合歐洲國家特點的小型電站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電網一是可將小規模的發電單位,通過信息通信以及控制技術集成調度,根據用戶的需求,自動優化配置電力資源。二是整合跨境電力供應,歐盟統一能源聯盟推動成員國電力系統共享,法國和西班牙間的互通能力翻了一番,波羅的海國家已融入北歐能源市場,2017年3月份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也達成互通協議。跨境電力整合不僅有助于平衡電價,同時更有助于能源安全和電力穩定供應。這無疑為小規模能源生產提供了強大助力。

來源:SOLARZOOM光伏太陽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