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整個光伏行業(yè)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2016年630之后,整個光伏行業(yè)陷入了“冰”一樣的市場,無論行業(yè)內或者行業(yè)外的人,都對2017年的光伏行業(yè)充滿了悲觀的論調。
但出乎意料的,2017年的光伏行業(yè)卻似“火”一樣,給行業(yè)內的人還有投資光伏行業(yè)的人,都帶來了很好的結果。
值此歲末,我給大家?guī)恚?017年影響光伏行業(yè)的十大事件,去盤點2017年的光伏行業(yè):
1. 2017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首次超過100Gw
2. 2017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爆發(fā),同比增加約400%
3. 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打開對光伏企業(yè)的想象力
4.?2017年中國光伏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開啟“退市潮”
5.?2017年光伏行業(yè)整體利潤在上游
6. 2017年上游硅料企業(yè)狂拋“擴產計劃”
7.?2017年單晶浪潮勢不可擋,迎來“擴產期”
8.?2017年單晶多晶硅片全面普及金鋼線切割技術
9.?2017年美國201與印度雙反
10. 晶科連續(xù)兩年全球出貨量第一,有望打破光伏老大魔咒
1. 2017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首次超過100Gw
2017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首次超過100Gw,同比增加35%左右。
這也意味著繼2016年之后,光伏再次問鼎全世界清潔能源新增裝機量最多的能源。
我們看到,今年全世界光伏裝機量超過100Gw的背后,中國也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而2017年中國的光伏裝機量也將首次突破50Gw。
2. 2017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爆發(fā),同比增加約400%
2017年,中國分布式可以說是中國整個光伏市場最大的亮點。
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分布式新增裝機量就達到15Gw,2017年全年將會超過20Gw,同比增加約400%。
分布式爆發(fā)的背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分布式(如自發(fā)自用,余電上網)并不受補貼下降的影響,收益較高,另一方面,分布式也不受地面電站指標的管理,可以任意發(fā)展。
3. 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打開對光伏企業(yè)的想象力
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對光伏企業(yè)的熱愛絲毫不亞于對茅臺的熱愛。
如果我們去看整個A股光伏板塊的龍頭,隆基股份,其漲幅是超過貴州茅臺在2017年的漲幅(2017年,隆基最高漲幅223%,貴州茅臺最高漲幅120%)。
(白色為隆基股份,綠色為貴州茅臺)
同時,隆基的上漲讓中國光伏公司在A股的估值到了850億的水平,創(chuàng)造了A股對中國光伏制造業(yè)的最高估值,也打開了中國資本市場對光伏的想象力。
4. 2017年中國光伏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開啟“退市潮”
與中國資本市場相比,我們看到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公司卻受到了很冷的待遇,這也使得這些公司紛紛私有化,從美股退市。
從17年3月的天合能源的正式退市,我們看到2017年變成了中國光伏公司在美股的“退市潮”。
2017年11月,晶澳太陽能從美股也正式私有化。
而2017年12月,阿特斯也宣布將私有化:
中國公司在美國“退市潮”的背后,影射的是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光伏公司的冷落與偏見,而更讓人感到憤慨的是,其實在美股上市的這些光伏公司,可以說是整個光伏業(yè)的老兵,同時很多公司至今也是光伏行業(yè)的佼佼者。這樣的偏見讓中國光伏公司在美股的估值基本是在凈資產附近(晶澳甚至是0.4倍PB),與中國資本市場產生了極大的反差。
5.?2017年光伏行業(yè)整體利潤在上游
雖說2017年是全世界光伏的大年,但我們看到整個產業(yè)的利潤分配十分不均:光伏上游環(huán)節(jié)基本上是賺取暴利,而在光伏下游環(huán)節(jié)則基本上是不賺錢。
這里,我們對比兩家上游公司,隆基,大全的毛利率與兩家下游公司晶科和晶澳的毛利率: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2017年隆基和大全的整體毛利率都維持在30%以上,而晶科與晶澳的毛利率都在15%以下,這就使得今年隆基一家公司的利潤(約30億)會等于所有下游組件企業(yè)的利潤總和(約10億)的3倍,這也意味著整個光伏行業(yè)的利潤都在上游企業(yè)。
這樣的利潤分配留給我們了兩個疑問:i.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利潤分配 ii. 這樣的情況會是常態(tài)嗎? 關于這兩個問題,我會在我們的年度報告里做詳細闡述。
6. 2017年上游硅料企業(yè)狂拋“擴產計劃”
2017年,多晶硅料的價格在經歷了年初的下跌后,便開始一路上漲,從年初最低點的約10萬/噸漲到2017年底的約15萬/噸。
上游的漲價疊加了兩個因素,一個是2017年的光伏整體需求超預期,另一個是瓦克工廠意外的爆炸,帶來的2萬噸的停產:
而上游硅料的上漲帶給了上游豐厚的利潤,也讓上游硅料廠商紛紛拋出了“擴產計劃”。
其中,擴產計劃最激進的當屬通威股份和東方希望。通威和東方希望的產能預計都會達到12萬噸,成為世界第一,而過去國內第一的保利協鑫(即江蘇中能)預計產能將會達到10萬噸。
如果上述三家企業(yè)的擴產計劃都能實現,則這三家的產能一共將達到32萬噸,相當于2016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的84%,而加上國內其他的企業(yè),錢真理預計未來中國多晶硅產量將占全世界總產量的80%以上,這也意味著整個多晶硅產業(yè)格局將完全被中國企業(yè)所主導。
7. 2017年單晶浪潮勢不可擋,迎來“擴產期”
自2014年以來,在國內,單晶的市場份額便不斷提高,從組件端統(tǒng)計,單晶組件份額已由2014年的5%,提升至2015年的15%,再到2016年的27%左右,而在2017年,單晶的市場份額將會達到35%左右。
在這一波單晶浪潮下,我們看到2017年迎來了單晶企業(yè)的擴產期。以單晶硅片的龍頭,隆基和中環(huán)為:
- 隆基:2016年硅片產能為7.5Gw, 2017年將達到15Gw, 同比增加100%,而在2018年有望達到25Gw。
- 中環(huán)股份:2016年單晶硅片4.5Gw,2017年將達到12Gw, 同比增加160%,而在2018年有望達到23Gw。
同時,我們看到像晶科這樣的垂直組件廠商,也開始投資單晶,預計晶科在2017年的單晶硅片產能也將達到約4Gw。
這樣的擴產期,無論是多晶硅料還是單晶硅片,在光伏的歷史上也從未有過,而這一些系列的投入,僅僅上市公司,就將投入超過600億人民幣:
8. 2017年單晶多晶硅片全面普及金鋼線切割技術
如果說整個產業(yè)技術路線近兩年最大的變化是單晶的重新崛起,那么金鋼線在單晶上面的運用就是單晶浪潮最強大的催化劑。
而在2017年,我們看到不僅金鋼線在單晶的運用上已經日趨成熟,多晶也開始全面普及金鋼線切割技術。
這里,我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金鋼線的單晶和多晶的普及,這會讓砂漿切割的多晶硅片由于成本太高,將退出歷史舞臺,金剛線切割多晶硅片和單晶硅片將會是這個市場的完全主流。
9. 2017年美國201與印度雙反
目前,美國是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其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突破13Gw,而印度是目前新興市場里增長最快的市場,2017年新增光伏裝機量有望將會突破10Gw,而這兩大市場,都在2017年,開啟了對非本國光伏產業(yè)的新一輪的調查。
2017年4月,美國光伏電池廠商Suniva(其實這是一家中國人自己控股的公司,)破產后,向美國政府提起201調查,而美國政府在2017年9月22日作出損害認定,認定非美國產的光伏產品對美國本土光伏制造業(yè)有損害。
2017年7月,印度工商部發(fā)布公告,對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馬來西亞的光伏電池以及組件發(fā)起反傾銷調查。
美國的201與印度的雙反,都將影響到中國的光伏企業(yè),但我也想強調的一點是,美國201與印度的雙反所能造成對中國光伏企業(yè)的影響,肯定會遠遠小于2011年的歐美雙反。
這是源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企業(yè)的整個產業(yè)競爭力已經比2011年強大了太多,目前整個光伏產業(yè)鏈,從最上游的硅料到下游的組件,中國光伏已經都已經占到了80%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就是市場,2011年的時候,歐美市場就占了全球市場的80%,而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占了約50%的市場份額,而美國和印度的市場份額一共約20%。
10. 晶科連續(xù)兩年全球出貨量第一,有望打破光伏老大魔咒
2016年,晶科以6.7Gw的出貨量成為全世界出貨量最大的光伏企業(yè),而2017年,晶科預計出貨量將達10Gw,連續(xù)第二年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光伏企業(yè),并且今年晶科將拉開與第二名之間的出貨量差距,而這也讓從前光伏的“老大必死”的魔咒有希望被晶科所打破。
同時,有意思的是,由于其他一線組件廠,如天合,晶澳,阿特斯,都已經準備在美股退市,晶科便成為在美股上市的唯一的一線組件光伏公司。
來源:三錢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