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光伏電站是采用光伏組件利用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電源系統,根據裝機規模分為分布式電站和集中式電站兩大類。集中式電站裝機規模大,占地面積廣,所發電量經過升壓站升壓后遠距離輸送到用電負荷區,而分布式電站一般修建在電力用戶附近,裝機規模小且占地面積少, 所發電量就近消納。

一、他山之石:高電價與補貼共同推動分布式快速發展

從世界角度看,為什么戶用分布式得以快速發展?

2016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達到77GW,美國、日本、德國三大主要光伏市場占新增裝機比重超過30%。相比國內市場,美國、日本以及德國的分布式電站發展更為成熟。2016 年,美國、日本、德國的新增裝機中分布式(日本按照小于1MW 統計,德國按照小于500KW 統計)占比分別達到29%、61%和40%。我們著重對美國以及德國兩國分布式電站發展歷史進行梳理,認為高電價刺激下的居民安裝需求以及政府針對分布式提供的多元化補貼是促進分布式電站發展的關鍵因素。

從世界角度看,為什么戶用分布式得以快速發展?

二、美國:高電價以及多類型補貼推動戶用分布式發展

近年來,美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調節能源結構,截至2016 年底,包括光伏、風電、核電、水電等在內的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總消耗比重由2010 年的12.7%提升至14.7%。2016 年美國光伏新增裝機達到14.8GW,規模僅次于中國排名全球第二,其中分布式占比接近30%。

美國在聯邦以及州政府層面推出多項光伏相關稅收、補貼政策鼓勵分布式發展。美國總統克林頓于1997 年提出“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推動美國分布式光伏快速起步;2010 年,美國參議院能源委員會通過“千萬太陽能屋頂計劃”,進一步推動戶用分布式發展。一系列光伏產業政策為美國光伏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從世界角度看,為什么戶用分布式得以快速發展?

高居民電價刺激美國戶用分布式需求。美國的居民用電價格一直高于工商業用電價格,且保持較高增速。2017 年7 月,全美居民電價達到13.12 美分/kWh,較商業電價、工業電價分別高出2 美分、5 美分。2011 年之后, 美國工商業分布式年裝機規模基本保持平穩,而戶用分布式新增裝機維持較高增速。我們認為,較高的居民電價疊加政府多樣化的鼓勵政策,推動了美國戶用分布式的快速發展。

從世界角度看,為什么戶用分布式得以快速發展?

三、德國:補貼傾斜支持分布式電站發展

德國是最早發展光伏的歐洲國家之一,為光伏產業提供包括固定上網電價、投資稅收抵扣、政策性銀行貸款等優惠政策。2000 年,德國《可再生能源法》首次頒布,宣布按照高于傳統能源上網電價的固定電價收購可再生能源電力。

 

系統價格快速下降與FIT 高額補貼推動分布式快速發展。2012 年底, 德國戶用光伏發電系統(小于100KW)價格由2006 年底4.5 歐元/W 快速下降至2012 年底1.5 歐元/W,降幅超過60%;除了高額FIT 上網電價補貼外,政府為電站自用電量提供額外補貼,德國戶用光伏裝機快速增長。

 

從世界角度看,為什么戶用分布式得以快速發展?

2012 年,為控制光伏裝機增長速度,《可再生能源法案》下調FIT 補貼,并進一步完善基于新增容量的固定上網電價調減機制,規定光伏電站具體上網電價根據電站裝機容量和并網時間逐月衰減下降,并網越早、裝機規模越小的光伏電站,上網電價補貼越高。2012 年以后,德國整體光伏新增裝機逐步放緩。

從世界角度看,為什么戶用分布式得以快速發展?

從世界角度看,為什么戶用分布式得以快速發展?

2016 年6 月,德國可再生能源改革草案通過,規定從2017 年開始,德國政府不再按照指定價格收購可再生能源電力,鼓勵電站開發商競價上網; 對于裝機容量小于750KW 的分布式電站依然沿用之前補貼辦法。政府對小型工商業以及戶用分布式電站的支持態度沒有改變。目前,德國分布式電站裝機占整體裝機比重超過80%。

 

來源:新能源投融資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