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發電模式自2012年實現與國網供電體系對接以來,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當2015年放開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規模以后,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必不可免的要迎來規模化應用的時期,其規模化、健康化的發展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規〔2017〕2196號文(以下簡稱2017年2196號文),明確了“2018年1月1日之后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及配套的操作管理原則,從而“合理引導新能源投資,促進光伏發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本文就從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健康之路來談談2018年實施模式。

根據2017年2196號文,可以明確,2018年備案并投運的屋頂分布式光伏全額上網模式補貼電價為0.75元/kwh,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補貼電價為0.37元/kwh。本次全額上網模式補貼電價降幅較大,自發自用模式補貼電價降幅較小,對經濟性測算影響不一。

一、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影響:

目前光伏組件的價格降幅空間有限,經過對組件生產產業鏈的分析,可以基本確定單晶/多晶光伏組件的價格在2.0元-2.5元/w區間內將觸底。所以,根據2017年光伏電站投資不超過6.5元/w的共識來對比,2018年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總造價在6元/w的水平上下。

1、屋頂分布式光伏全額上網模式分析:

屋頂分布式全額上網模式標桿上網電價為0.75元/kwh ,總造價6元/w來進行對比,與2015年1元/kwh,造價8元/w的水平比較,標桿上網電價與總造價比值基本一致。

根據標桿上網電價的組成來分析,標桿上網電價由“火電脫硫脫硝上網標桿電價+新能源補貼電價=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構成,以光照資源為三類地區的河南省為例,火電脫硫脫硝上網標桿電價為0.3776元/ kwh,新能源補貼電價=0.75元/ kwh -0.3776元/ kwh =0.3724元/ kwh,加上并網線路補貼0.01元/kwh,合計為0.3824元/kwh。火電脫硫脫硝上網標桿電價在結算過程中由國網公司完成并網驗收后按月結算電費,結算比例約為49%;剩余約51%的發電營業額將由新能源補貼基金支付。這已經比2015年國網月結算電價占電站營業額比例的37%提高了12%。因此,2018年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的資金月結算回收能力大大增加,企業經營的健康性增強了很多。也更能得心應手的應對新能源補貼電價下發滯后2~3年期間的經營不利因素。

所以,2018年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全額上網發展模式的健康發展,值得期待。

2、屋頂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

屋頂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案一共分5大類13種接入方式,我們以380v/220v電壓等級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接入方案編號XGF380-Z-Z1)作為范例來進行分析探討。

1)XGF380-Z-Z1類型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上網電價測算:

由于該類型接入方式為多點接入用戶配電網的配電箱/線路配電室或箱變低壓母線,所以,該類型接入雖然繁瑣,但接入電壓等級低、安全性高、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發電量就地消納效果好。

根據國網合同管理規定,XGF380-Z-Z1類型接入方案對應國網分布式光伏電站購售電E類合同,E類合同的電價結算方式為:光伏電站上網電價=上網電量*脫硫脫硝上網電價。XGF380-Z-Z1類型接入方案中負荷就地消納部分的電量電價結算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由光伏電站投資方與電力負荷用戶協議電價解決,電價結算方式為:光伏電站合同能源管理電價=(發電量-上網電量)*合同能源管理協議電價。新能源補貼電價結算方式為:光伏電站補貼電價=發電量*補貼電價。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總電價=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光伏電站合同能源管理電價+光伏電站補貼電價。

其中,脫硫脫硝上網電價0.3773元/ kwh,合同能源管理協議電價參考大工業用電標桿電價0.78元/ kwh,三類地區補貼電價0.37元/ kwh。上網電量10%,每千瓦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總電價=0.3773*0.1+0.78*0.9+0.37=1.10973(元/ kwh)。上網電量90%,每千瓦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總電價=0.3773*0.9+0.78*0.1+0.37=0.78757(元/ kwh)。所以,XGF380-Z-Z1類型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在0.78757(元/ kwh)~1.10973(元/ kwh)之間。電價讓利幅度合并計入屋頂租金計算。

根據電價變化區間,可以確定,負荷就地消納越好,電站總電價越高。

1)XGF380-Z-Z1類型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效益分析:

根據該類光伏電站安裝和接入方式,可以確定該類電站總投資略低于6元/w,國網月結算電價0.3773元/ kwh,占總發電電價的百分比為:47.9%~34%。合同能源管理電價如果按照隔墻售電過網費0.15元/ kwh扣減后,國網月結算電價高限為:0.3773*0.1+0.78*0.9-0.15=0.58973元/ kwh,月總結算電價為1.10973-0.15=0.95973元/ kwh,月結算電價比例高限為:61.45%。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確定該類光伏電站國網月結算電價百分比為:34%~61.45%。優于屋頂分布式全額上網模式。

所以,2018年屋頂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優良的投資方向。

二、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的良性環境分析:

1、組件價格觸底:

針對單晶/多晶組件的生產現狀,我們基本可以確定組件價格在2018年基本觸及2~2.5元/w的價格底線,在這種情況下,光伏電站的總造價將趨于穩定。這對于光伏投資者來說,不需要擔心因為單晶/多晶組件價格突降導致的總結算電價突然降低的不利因素。

2、上網電價的調整問題:

由于光伏電站屬于分散式能源結構,理論上可以在國網輸配電的各個環節接入國家電網或負荷末端用戶進行電力消納,尤其是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用戶側負荷末端消納的適應性很強。而國網用戶側負荷末端大工業用電電價在0.78元/kwh附近,在目前這個末端電價下,已經高于2017年2196號文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所以,光伏電站負荷末端平價上網已經初見端倪,在0.37元/kwh的補貼電價支持下,屋頂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將是最具良性投資的發展方向。

3、負荷消納問題:

屋頂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在產生初期,就是圍繞分布式電源就地消納為設計原則進行規范化管理,因此,光伏電站投資如果脫離大電源點投資思路,進行健康的分布式電站布局,無疑該模式為最佳首選模式。

4、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在目前屋頂光伏電站系統集成日益成熟的情況,采用新技術增加發電量將有益于光伏電站整體效益的提升,比如:萊恩創科SSG鍍膜技術可增加4%的光伏電站發電量,且使得組件具備一定的自凈能力,減少運維工作量。類似這些先進成型的技術應用,都將大大增強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健康發展。

2017年2196號文為2018年的光伏電站健康投資制訂了電價依據,該電價組成結構中,業界投資尤其應注重屋頂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將在以后的光伏電站投資中凸現的發展優勢,由于該類投資資金回收率提高到企業可以具備穩定的現金回流,從而保障企業健康生產的水平;因此,對2018年的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業界應該充滿信心。

來源:陽光工匠光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