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下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立省,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海南省碳排放約束性指標。
《方案》指出低碳引領能源改革,要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創新光伏發電商業模式和設計方法,堅持集中和分布式并重,以分布式為主,“十三五”期間,新增太陽能發電100萬千瓦,其中新增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20萬千瓦。綜合統籌工業園區、戶籍人口、光伏扶貧、電網消納能力等因素,分解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鼓勵性指標到各市縣,重點推進公共機構太陽能屋頂發電。全面建設“互聯網+”智慧能源,在海口、三亞、瓊海等城市新建住宅區試點建設智能微網,提高新能源就地消化能力。
另外,《方案》要求加快區域低碳發展。當然貧困地區也不例外,《方案》指出支持貧困地區低碳發展。要求以五指山、白沙等國定貧困縣為重點,積極推廣陵水光伏扶貧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推動光照條件好的貧困地區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以資產收益的方式,因地制宜實施光伏扶貧。
海南省“十三五”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規模各市縣鼓勵性指標分解表如下:
《方案》原文如下:
海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1號),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立省,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碳排放約束性指標,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省委七屆二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充分發揮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全國唯一省域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我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把培育低碳清潔產業體系作為支撐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式。堅持用唯物主義辯證法指導我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全局工作,深刻認識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矛盾,正確處理生態立省與傳統發展方式、綠色能源與傳統能源、綠色生產生活和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三大突出矛盾。堅持歷史發展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一切從實際出發,控增量減存量,優結構促綠色,壓責任強考核,圍繞生態立省、綠色發展,實施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展十二大重點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把海南建設成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2%,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氫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亞氮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明顯加大。碳匯能力持續增強。低碳產業及評估核算指標體系基本建立,產業增加值顯著提高。水泥、石油、化工、電力等重點行業按照國家要求盡早實現達峰目標,為2030年前全省達峰奠定基礎。建立并完善全面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體制機制。碳排放預警預測、統計核算、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得到健全。低碳試點示范不斷深化,重點領域亮點突出,減碳減污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公眾低碳意識明顯上升。
來源:海南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