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2018中國“光伏+儲能”技術融合創(chuàng)新應用大會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為我們作了化學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應用的技術路線和政策建議為主題的演講。
楊裕生院士主要講了三方面的內容,包括:光伏發(fā)電與儲能、現有儲能電池的評述、建議。
如今,能源轉型的出路是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發(fā)電,1千瓦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2噸,對于太陽能而言,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是永不枯竭的能源,但是存在一個弊端,就是太陽能發(fā)電無法恒定,這時儲能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儲能裝置可以調節(jié)太陽能發(fā)電與用電不同步的缺點,而且化學儲能裝置(電池)具有能效高,機動靈活,規(guī)模可大可小,進步快等優(yōu)點,壽命較短、電壓低等缺點也不容忽視。現在,儲能電池已經是微電網不可缺少的部件,并且已可勝任。
楊裕生院士將大規(guī)模儲能電池要求的十大性能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是高安全性,
第二位是高轉換效率、長循環(huán)壽命、價格低廉、使用方便,換言之,就是與經濟效益相關的性能,
第三位要求是資源豐富、環(huán)境友好、可耐寒熱、高比能量、高比功率。
要承認,絕對安全的電池是沒有的,各種電池都可能發(fā)生燃燒、爆炸事故,電池組就像汽油箱那樣,是一種含高能物質的部件,有危險性的本質,要將其作為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和高壓器件一樣對待,與此同時,要認真研究降低電池事故概率的措施。在經濟效益方面,楊裕生院士指出,長壽命、低成本、高能效的電池經濟效益高。
楊裕生院士還對現有得多種儲能電池進行了評述(詳情請看下面的PPT),同時給出建議,政府要加大新水系儲能電池研究的投入,而且要有正確的光伏儲能發(fā)展路線,加緊演示,切實驗證經濟效益,政策要既可促進又不可過度。
對于電動車退役鋰離子電池的梯次利用,楊裕生院士指出要遵循幾點原則:
1、不宜合并用于大規(guī)模儲能,以確保安全。
2、化整為零,串并聯節(jié)數宜少不宜多。
3、要拆解、分級、重組,不可圖省事。
4、為保證拆解中不損傷電池,圓柱電池成組時應使用“全免焊接技術”。
5、梯次利用與廢電池最終處置要統一安排。
演講PPT如下:
來源:北極星儲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