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丘區文祖鎮青野村,村民張通亮家的27千瓦光伏發電已安裝,正等待并網。 記者劉玉樂 攝
“滾燙”房頂,藏著滾燙的產業。濟南市商河縣懷仁鎮河西韓村,于恒波所在村,已安裝4個太陽能發電站。“陽光變現錢”,讓更多人“眼饞”。
“生態立鎮、光伏強鎮”,標語刷墻,出現在懷仁鎮大街上。光伏指的是太陽能光伏發電。鎮上53個村,村村有光伏;800戶村民,家家房頂發電。
于恒波是村里第一個裝光伏的。有人來訪,參觀光伏發電,他喜滋滋帶人穿客廳,登二樓,跨陽臺,站在房頂向人介紹。
他家光伏發電系統,于去年12月8日12時并網。光伏容量10千瓦,與電網部門約定并網價格0.85元/千瓦時,全額并網。其中,上網電價為0.4元/千瓦時,補助電價為0.45元/千瓦時。
3月13日,于恒波的妻子王鳳蘭從鎮供電所拿回一張紙——《分布式電源客戶電費結算清單》,上面列明:3個月總上網電量3030千瓦時,上網電費1196.55元,補助資金1378.95元,兩項合計應付2575.50元。
不足3個月,進賬2575元。對此,于恒波認為,這至少比自己開拖拉機來錢輕松:自己的兩部拖拉機、一輛收割機,投入20多萬,一年毛收入才2.5萬元。自己還要跟著機器忙。整套光伏發電,花了6.6萬元,一年可進賬至少1萬元。一套光伏系統,設計壽命為20年,全額并網后,大約5年收回成本。
光伏熱了。河西韓村已裝4戶。于恒波說,鎮上的剛家村,農戶為搶裝光伏,“差點打起來”。
光伏發電實現“家里坐等進錢”。天天進賬,月月見錢,有人當養老用,有人作投資用,還有的當扶貧項目做。濟南供電公司數據顯示,全市實施三批光伏扶貧項目,共719個項目,涉及8500余戶貧困家庭,可為貧困戶年增加收入3000元。將光伏當做強鎮手段的商河縣懷仁鎮,2017年800戶村民安裝光伏系統,其中貧困戶占了300戶,扶貧效果顯著。
來源:光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