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分布式光伏走進千家萬戶,光伏越來越為老百姓所熟知。但是作為一項新興事物,普通民眾對光伏發電的市場發展依然并不了解,比如在國家補貼的逐年降低之下,很多人對光伏電站的收益水平就存在疑惑。
收益是所有行業發展的要素,只有持續創造收益,一個行業才會有投資,進而才能贏得發展。以戶用光伏電站為例,老百姓裝了不但能解決用電問題,而且還能產生收益,這就刺激了需求。而通過向用戶出售光伏系統,光伏上下游產業鏈的企業都分得了屬于自己的收益。目前在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的情況下,各家企業為了加強競爭力正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以降低成本。
補貼下滑 光伏電站還有搞頭嗎?
2017年是光伏行業大發展的一年,其中以戶用光伏最為火爆。當時的戶用市場流行一句話:戶用市場有多火爆?火到只要進入了市場就能賺錢。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更重要的是補貼的進一步下調,讓不少人生出了疑問,補貼下調之后,2018年的光伏電站還能保持高收益率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2018年的補貼政策。根據《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2018年各類光伏電站的標桿電價如下:
2018年的普通電站電價在2017年的基礎之上降低了0.1元/千瓦時(包括三類地區),從一類地區到三類地區下降幅度分別為15.38%,13.33%和11.76%。其中分布式補貼標準較2017年降低了0.05元/千瓦時,下降幅度為11.9%。
那是不是普通電站的收益會下降11.76%-15.38%;分布式電站的收益會下降11.9%呢?如此一來,光伏電站還有搞頭嗎?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用戶受影響不大
首先對于用戶來說,補貼的下降并不意味著價格的上漲。恰恰相反,補貼下調的目的在于價格的降低。相對于之前安裝的光伏電站,2018年投運的光伏電站所得的補貼會有所降低,但與此同時,在補貼降低以及市場競爭的逐漸升級之下,光伏企業售出的光伏系統價格也在不斷的下降。
近年光伏系統每瓦成本走勢圖(單位:元/千瓦時)
以上是2013年-2017年光伏系統的每瓦成本走勢圖,可以發現,近年來光伏系統的成本正在逐年降低,從2014年開始幾乎以每年1元的速度下降。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3月,光伏系統每瓦的光伏成本已經降到5元左右。相對的,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市場上的光伏系統價格也會隨著成本的降低而下降。
雖然所得的補貼可能會有所降低,但是可以花更少的錢安裝光伏電站。此外,在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之下,光伏電站的發電效率正在不斷提升,光伏組件的功率和轉換效率在近幾年都獲得了極大的突破,在此情況下,現在安裝的光伏電站有比之前電站更加優越的發電性能以及質量。
所以,光伏補貼的下調對于終端用戶的收益影響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因為在目前的市場競爭之下,補貼下調的壓力主要被企業承擔了起來。價格的下降壓縮的是企業的收益空間,在此情況下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降低成本來保持收益率。
企業降低系統成本保證收益
專家表示,就目前的光伏系統來說,逆變器、電纜等部件的降本空間已經不大,主要的降本壓力還是在組件領域。也就是說,只要組件的價格仍有下降空間,企業就可以通過組件價格的下降來保證光伏電站的收益率。所以對于企業上下游來說,成本的降低暫時還不是問題。無論是對于用戶還是企業來說,在補貼下調之后,光伏電站依然具有很高的收益率。
戶用光伏笑到最后
那在所有的光伏電站種類中,哪種光伏電站的收益率最高呢?眾所周知,光伏電站主要分為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其中分布式光伏電站又分為工商業屋頂和戶用光伏電站,而光伏扶貧作為一種特殊的發展模式,由于其電價沒有下調,而且享受了國家的各種優惠政策,保持了比普通項目更高的收益率。
來源:六維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