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至今,光伏逆變器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除卻產品層面的推陳出新,各種營銷推廣手段也層出窮。
根據以往的市場發展規律,逆變器行業一兩年一次小洗牌,三五年一次大洗牌,2018年逆變器市場格局或許將再迎一些新變化。
目前,中國的逆變器市場兩大陣營已經形成:
第一陣營,主要代表企業有陽光電源、華為。業內人士推測,2017年華為和陽光電源的逆變器市場份額達50%。
第二陣營,主要企業包括古瑞瓦特、特變電工、科士達、上能、正泰、固徳威、錦浪、英威騰、三晶、易事特和科華恒盛等。
此外,再無所謂的“第三陣營”。一些企業由于資金、經營和管理層面的問題已經被甩出了競技軌道,那些企業也已經難以對第一、二陣營的企業構成威脅。
光伏逆變器行業的競爭極為殘酷,甚至可以稱為“血腥”??纯催@組數據:2012年上海SNEC展會上,逆變器相關廠家多達439家;到了2013年則只剩下286家,而2013年4月至今,還出現在國內光伏逆變器采購招標的企業已僅有40家左右,而活躍在50%以上的國內招標項目的企業則已屈指可數。
從過往的逆變器產業歷史來看,每次新應用和市場機會的出現,就會促使行業出現一波新的整合。逆變器行業上一輪的整合已經接近尾聲,伴隨分布式的爆發,逆變器將進入新一輪的整合期。有知名逆變器企業的創始人分析: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戰團,行業整合還會加劇,在分布式逆變器這塊,最終只會有5家左右的企業存活下來。
眾所周知,中國的逆變器產業曾經歷三次大洗牌:
第一次洗牌:2010年前后,國內企業“蜂擁而入”,國外部分品牌退出中國市場。
第二次洗牌:2012—2013年之間,國內企業價格戰,大機寡頭勝出。不變的是,此次的洗牌仍舊是以價格戰為主。在大機制造方面擁有技術和制造實力的陽光電源、上能電氣等企業引領了此次行業洗牌。在此期間,古瑞瓦特、固德威、三晶電氣等小機企業主要以國外市場為重。
第三次洗牌:2014年,華為的強勢入場以及國外市場的變化促使了逆變器市場的第三次洗牌。此次洗牌后,陽光電源、華為、上能三家企業占據了地面電站80%以上的市場份額。也就在2014年前后,國外光伏市場發生轉變,古瑞瓦特、山億、固德威、歐姆尼克、三晶電氣等企業開始逐步回歸國內。
2018年,光伏逆變器行業的第四次洗牌正在來臨——2017年前后,陽光電源、華為、上能等“地面寡頭”都推出了自己的小機逆變器,地面寡頭和分布式“老兵”之間正式開始“兵戎相見”。伴隨“地面寡頭”入場分布式市場,或引領新一輪行業洗牌。
按照上能電氣產品總經理王躍林的判斷:目前分布式光伏標準化的商業模式尚未形成,市場一片混亂,但是一旦商業模式固化,更多企業進入分布式市場,小機型逆變器價格會迅速下滑,這也意味著逆變器市場第四次洗牌即將開始。
來源:黑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