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讀完了十萬個為什么(3cm厚16本),那時候就一直在想,如果地球上的石油用完了,能源用完了,人類應該怎么辦?”
----趙春江
2007年,央視曝光了全國首個戶用光伏電站,如今,距離安裝12年過去了(2006年裝),這座電站如今運營狀況如何?小編來到了上海,電站業主趙春江教授的家中。
(央視采訪資料圖)
到達趙教授家里正值中午,陽光正好,年過六旬的趙教授在自家院子里正進行著他新的太陽能實驗。
當小編說明來意時,趙教授像是陷入了遙遠的回憶~
全國第一座戶用光伏電站就這樣建起來了
2000年,在日本學習了15年太陽能技術的趙春江放棄高新工作回到家鄉上海,來宣傳推廣他的家庭太陽能計劃。
“我想,上海相對于其他城市,人們家庭經濟狀況會好一些,環保意識會強一些,安裝太陽能電站,應該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趙教授在做實驗)
然而,無數次的宣傳和演講,換來的只是石沉大海。
“光伏電站這么好,你自己為什么不裝。”鄰居的質問驚醒了夢中人,說干就干,趙春江立馬張羅起來,開始在自家屋頂上裝光伏電站。
(央視采訪資料圖)
“我說我要在自家屋頂裝光伏電站的時候,市政府特別支持,小區物業也十分配合。”
“一共裝機3kw,22塊電池板,設計和施工都是我自己。”
“太陽能電池板我花了10萬,逆變器、線纜、接線盒其它一起花了4萬,一共14萬,那時候發電沒有國家補貼。”之所以不能推廣,趙春江覺得和成本有很大關系。
(央視采訪資料圖)
電站現在的運營狀況和收益
趙教授有一套專業的設備,專門用來監測太陽能電站發電量。
“晴天最高一天能發17度電,一般天氣10度,一年大約能發3100度電。”這是最初監測到的光伏電站發電量。
如今,10多年過去了,趙教授表示,電站發電量還是和當初一樣,組件功率幾乎沒有衰減!
“雖然當下沒有衰減,但光伏電站的壽命是25年,真的能用到25年嗎?”對于小編的疑問,趙教授這樣說:“25年20%衰減只是定的一個標準,實際上不會有這么多,日本1973年裝的太陽能電站,2009年拆下來幾塊板子監測(36年),衰減量最多的一塊也只有15%左右。”
(趙教授在工作)
關于光伏電站的收益,雖然趙春江家的光伏電站還沒有回本,但如果按現在的安裝價格的話,則是妥妥的屋頂銀行。
趙春江家光伏電站其中三個季度的收益情況:
第一座戶用光伏電站10年,中國光伏的10年
“10年。”趙春江說,我裝第一套光伏電站的時候就在猜想,中國的戶用光伏市場蓬勃發展,需要10年。
如今,10年過去了,中國光伏完全印證了趙教授的猜想。
度電成本;10年,從2007年到2017年,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累計下降了約90%。
裝機容量;2005年,全國累計裝機5兆瓦,2017年,全國新增裝機53吉瓦。
裝機戶數;2006年底,全國1戶。2017年,67萬戶(不完全統計)
發電量;2017年底,光伏累計發電量約2565億千瓦時。
環境;節約標煤超過8000萬噸,累計減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為2.1億噸、68萬噸和59.2萬噸。
后記:
如今,趙教授正在研究將太陽能電轉化為氫(可以儲存)發電;如果能夠成功推廣,將有效解決棄風棄光,和太陽能晚上不能發電的問題。
來源:陽光工匠光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