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到群眾舉報,我縣境內有光伏企業借用光伏發電項目從農民手中收取大額現金,存在一定風險……”近日,一份繁昌縣發改委的緊急通知在網上流傳,通知要求繁昌農村暫停屋頂光伏建設項目。

繁昌縣繁陽鎮讀者王先生4月19日晚上將這一通知傳給了記者。“我正打算回農村搞光伏,就看到這則通知了。 ”王先生表示,“不知道通知內容是否屬實?現在還能搞光伏嗎? ”

4月20日上午,記者從繁昌縣發改委了解到,這份網上流傳的通知的確為該委所發。繁昌縣發改委辦公室工作人員潘尚生表示,之所以發出通知,是因為他們在調查中發現了光伏安裝騙局。

潘尚生表示,他們在農村調研時發現,一些農民自己投資數萬元建設了光伏發電項目。 “這些光伏項目是由企業安裝,并不是政府主導。 ”潘尚生介紹,部分企業單獨安裝的設備存在后期維護不到位等問題,農民抱怨不斷。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光伏發電的影響越來越大,一些農民投資光伏發電設備節約電費的意愿也越來越強。因此,很多沒有資質的光伏企業甚至皮包公司,嗅到了這一市場,開始到農村大肆宣揚光伏發電好處,讓農民投資安裝。

“這些公司吹得天花亂墜,農民很容易上當。 ”潘尚生介紹,部分企業在宣傳時,聲稱光伏發電是朝陽產業,甚至打著“國家扶貧”的旗號,鼓吹 “一次投資,終生受益”“小投入、回本快、高收益”。但在拿到農民的數萬元投資款后,無資質的光伏企業無法保證設備符合國家規范,也無法完成設備的后期維護,甚至無法保證能正常發電。繁昌縣發改委表示,很多農民無法辨別企業是否有資質,容易被騙,讓投資打了水漂。

記者了解到,此類光伏安裝騙局在多地均已出現。很多地區政府部門都發出通知要求投資者注意識別各類打著“光伏”旗號的騙局。

潘尚生提醒,農民如果有意投資光伏發電項目,應該選擇有資質的光伏企業,并認真考察企業實力,盡可能選擇大公司,“一般有資質的光伏企業會在我們這里備案,農民可以咨詢我們。 ”

此外,記者也了解到,光伏電站的發電量與組件效率、當地光照資源、天氣狀況、后期運維等多方面有關,農民切莫讓高收益沖昏頭腦,在測算電站發電量時,最好請教一下當地電力部門專業人士。

來源:安徽日報農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