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針對2018年一季度能源生產運行情況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根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光伏新增裝機9.65GW,同比增長22%。令人驚喜的是,在裝機量暴增的同時,肆虐多年的“棄光限電”問題得到緩解,稍微不夠樂觀的是,即使同比下降18.6個百分點,新疆的棄光率仍然達到21%,所以“棄光限電”雖然得到緩解,但離徹底解決還有一段距離。而讓人感到意料之中卻又陷入沉思的是分布式的爆發以及普通光伏電站的大幅縮減。
分布式“當紅炸子雞” 地面電站“過氣了”?
數據顯示,在一季度9.65GW的新增裝機中,光伏電站1.97GW,同比下降了64%;分布式光伏7.69GW,同比增長217%。
在此之前,大多業內人士都對分布式光伏的爆發有所預估。所以在分布式光伏強勢崛起的新時代,217%的增長也算是意料之中的驚喜。但與此同時,普通光伏電站64%的大幅縮減實在令人陷入沉思。由此可見,在政策向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貧的傾斜以及“棄光限電”的雙重影響之下,普通地面光伏電站不再是企業的第一選擇,有逐漸變成末流的趨勢。
相比于“過氣了”的地面電站,分布式光伏可謂是“當紅炸子雞”,僅是一季度就有山東、河南、江蘇和浙江四個省份的分布式新增裝機超過1GW,該四個省份增長迅猛,新增裝機占到了全國的一半以上;按全國區域來看,華南、華北地區分布式發展較快,分別增長了262%、137%,其他東北、華東、華中地區也有不錯的增長率。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地區的新增裝機僅為51.93萬千瓦,同比下降37%。
在全國都在良性增長的同時,西北地區的裝機卻大幅下滑,假如地面光伏電站的新增裝機分布數據公布,想必西北地區的表現會更慘。我國的光伏發電興于西北,但是在整個行業迅速崛起的如今,西北卻不經意間成為了拖后腿的地區。按理來說,在地面電站由于“棄光限電”而受到限制的時候,分布式光伏應該會有更大的增長才對,但事實并非如此。西北地區的“棄光限電”更多的是因為無法消納,當地電網難以容納更多光伏電量的接入。在電量富余的情況下,如果不建立完善的電力輸送通道或者大幅度的用光伏發電代替傳統電力,西北的“棄光限電”問題將會一直限制光伏的發展。而一旦西北地區建立了完善的電力輸送通道,或者說當地決定使用光伏發電大量代替傳統電力,西北地區的光伏又將迎來“第二春”。
“630”搶裝潮正在醞釀 分布式或許要涼
那地面電站真的“過氣了”嗎?答案是沒有,起碼在2018年上半年,地面光伏電站暫時還沒“過氣”。因為時間來到4月底,行業即將迎來一波“630”搶裝潮。由于補貼政策的調整,有一批納入以前年份補貼規模管理的光伏電站項目需要在6月30日以前投運,要不然將會被執行更低的電價。
所以今年仍然會有一波“630”搶裝潮,所以雖然一季度地面電站萎縮嚴重,但是二季度有望回暖,并取得不錯的裝機數據。
反觀另一邊的分布式光伏,由于政策存在不確定性,二季度或許要涼。根據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最新發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分布式光伏將告別“不限規模”的時代,納入規模指標管理。此后,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的分布式光伏或將像地面電站一樣需要在“規劃”之中發展。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李創軍前日表示,今年擬安排1000萬千瓦規模用于分布式光伏建設。1000萬千瓦即10GW,如果這就是今年全年的分布式光伏指標,那分布式光伏不但二季度要涼,除了一季度的火熱,整個2018年都要涼透了。因為按照10GW的規模標準來算,經過一季度的爆發之后,2018年分布式光伏的規模指標只剩下了約2.32GW。參照一季度7.69GW的裝機、參照2017年近20GW的裝機,剩余2.32GW的指標是絕對不夠的。
最新的政策是,對于擅自擴大規模和未批先建、先建先得的項目,不納入國家補貼范圍。也就是說,任何“規劃”外的光伏項目將得不到補貼,如此一來,如果相關政策的限制不加以寬緩,相關規模指標不增加,分布式光伏或許真的會涼!
小結
地面電站并不一定“過氣”,“當紅炸子雞”的分布式卻看起來兇多吉少。2018年的光伏市場風云變幻,唯一不受影響的好像只有光伏扶貧項目。
在新的政策影響之下,近些年來一路高歌猛進的光伏行業或將在2018年放緩奔行的腳步。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或許是一個韜光養晦、整頓行業亂象、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的好機會,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并不那么輕松。特別是在一波大范圍的擴產潮之下,如果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大幅縮減,產能過剩的危機將卷土重來,造成眾多企業的倒閉。
來源:OFweek太陽能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