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進目錄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補貼也開始被拖欠
昨天,一個認識10多年的業主突然給我打電話。
業主:“王老師,現在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到底是一個很么狀態?“
我:”目前補貼缺口1000多億吧,2015年2月之后沒進目錄的項目,拿不到補貼。不過你們得項目都已經進入目錄,不受影響吧?“
業主:“我們的項目也開始出現補貼拖欠了!最早,我們的補貼資金都是每個月到帳的,后來會延遲一個季度到半年。
去年,電網公司把我們2016年的補貼都結算清了,但2017年的補貼一分錢還沒到帳。我們銀行里還有很多貸款未還,補貼資金拖欠的有點多,貸款快還不上了,所以領導讓了解一下情況。
我打聽了我們周邊的項目業主,都是2014年之前并網的項目,他們的情況跟我們一樣,也都沒拿到2017年的補貼”
我:”……進目錄的項目補貼也被拖欠了?不過,國家正在追討自備電廠拖欠的政府性基金,估計能追回好幾百億可再生能源附加,到時候應該就能給你們結算了。”
其實我心里知道,追討自備電廠的錢來彌補補貼缺口,也就是安慰的話罷了,實際情況可能并不樂觀!
該業主是地方國企,跟當地電網公司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他們都拿不到補貼,那肯定是當地沒人能拿到補貼了。
該業主最早的風電場是2006年并網,還之后陸續開發了許多風電項目。部分項目還成功申請成為CDM項目,拿到了CER的收入。全部項目也都就進入的前六批補貼目錄,所以之前也都能拿到補貼。
然而,即便已經進入目錄,即便之前都能拿到補貼,2017年的補貼仍然被拖欠了!
補貼,無論發不發,貸款就在那里,不減只增!
隨后,我又了解了另外5個省份的一些情況,4個省份只要進入補貼目錄的項目,2017年的補貼基本已經發放到位,只有1個省份也出現了拖欠情況。看來,進目錄的項目被拖欠應該是個別省份的情況,不是普遍現象。
《燃煤自備電廠規范建設和運行專項治理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發之后,本號之前也發過關于自備電廠拖欠政府性基金的文章《追繳自備電廠拖欠可再生能源基金或高達1000億,破局補貼拖欠難題!》,認為這對解決目前補貼拖欠是個極大的利好。
然而,文章剛一發出,就有一個老電力人跟我反饋“如果真按國家要求補交,很多自備電廠就會倒閉“
隨后,中國能源報記者蘇南也發了一篇文章《24萬人下崗給你們看”!自備電廠或將迎來史上最嚴整治風暴》,文章提到:
目前,國家發改委已收到魏橋、信發集團對于《意見稿》的反饋——“魏橋集團16萬人、信發集團8萬人下崗給你們看”
有人也向筆者反饋:
作風電、光伏項目的,都是國企、央企、大資本,明知道補貼拖欠還照干不誤、前赴后繼。有人拿槍逼著他們投資嗎?并沒有,國家攔都攔不住,那就說明他們并不缺錢!
山東都是自備電廠,都是本地就業,收上來山東的民脂民膏,補貼這些新能源大佬?
這些大企業沒幾個真缺錢的,都比山東人民好過!
山東新動能經濟不行,但是也不能釜底抽薪。
是民生重要,還是大資本重要?
索比光伏網的尹也澤也撰文《為什么幾十萬人支持這些企業逃避幾百億的可再生能源附加?》,文章中提到:
超八成評論反對整頓自備電廠!
利用五一假期的時間,筆者搜集了搜狐、新浪、網易、微博等公眾平臺上關于這一話題的評論。
105條有內容評論中,只有19條支持這一決策,如果算上點贊數,反對的聲音足以讓人望而卻步。多數評論者認為,自備電場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國家不能為了環保事業,讓當地老百姓喝西北風,肥了那些在電網工作的人。
征繳自備電廠拖欠的政府性基金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2017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32號)》,提出:
根據市場認購情況,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然而,2018年已經到5月份了,“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出臺了征求意見稿,綠證的強制約束交易何時開始,尚無時間表。
根據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臺的數據,綠證的銷售,尤其是光伏綠證的銷售并不樂觀。
1000多億的補貼缺口就在那里,多少企業在等著補貼還銀行貸款。有很多光伏已經已經被拖垮。
強制收自備電廠的政府性基金,可能會影響到民生問題。
綠證收入對缺口是杯水車薪,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強制綠證何時能推出尚無時間表。
這似乎是個無解的難題......
來源:智匯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