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絕大部分能量,都是太陽能轉化的,煤炭、石油、糧食,沒有太陽就不存在。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還能把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這就需要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簡稱光伏。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場,也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國。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量已經達到400億度左右,差不多相當于半個三峽。光伏系統已經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了。
在青島即墨市大信鎮,有一片占地500畝的光伏農業園區,走進這個園區,你會發現每個大棚上面都鋪設了太陽能電池板。園區負責人介紹:“這個大棚跟其他傳統大棚不一樣在幾個地方,第一這個大棚可以發電,第二不影響底下農業的生長種植,第三這個大棚壽命可以長達25年到30年。”
上面發電,下面種植,發電種植兩不誤。園區總占地9000畝,全部裝機并網發電后,每年的總發電量將達到2.2億度,按照一般家庭每年消耗3000度電來計算,可供7萬多個家庭一年使用。
建設光伏發電站需要占用大片土地,而我國中東部地區,土地資源極其珍貴,像這樣建光伏農業大棚,把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結合起來,不僅獲取了清潔環保的新能源,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像這樣種植蔬菜、蘑菇、茶葉、名貴藥材等高價值作物,也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村民孫先生擁有10多畝農田,過去主要種花生玉米小麥,一年的收入最多有兩、三萬元。光伏農業園區建成后,孫先生的部分農田被園區租用,他每年都能獲得土地租金收益,他自己還承包了園區里的3個光伏大棚,每年還有更多的收益。
光伏農業大棚不僅讓孫先生這樣的農民家庭收入翻番,還吸引了不少大學生返鄉創業,成為農業園區的創客。青島農業大學畢業生張先生說自己專業對口,感覺蠻有前景的,一年的產值大概在20萬元左右;青島農業大學畢業生先生說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很好實現,收益也比以前成倍增長,一年收入將近10萬元。
據統計,目前我國已建農業溫室大棚約70億平方米,如果大面積推廣光伏大棚,5年內可達到萬億元市場規模。光伏發電可以在大片土地上與規模農業結合,也可以在一家一戶的農家房頂、院落里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每個家庭所發的光伏電量除去自己家使用之外,多余的可以賣給國家電網。近年來,很多地方的農村,比如安徽省的金寨縣等地在政府扶持下,給村民安上了太陽能電池組,光伏發電又成為政府扶貧的一個好辦法。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計劃在今后5年支持200萬戶貧困人口用上光伏發電,給每一戶每年帶來3000元的穩定收益。
光伏發電最大的優勢就是只要太陽光照好的地方都可以用,不僅在農村山間田野村落,在城市,工業廠房、機關、學校、醫院、車站、居民樓等閑置的樓頂上都可以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每個建筑物都可以變成一個小的“發電站”。
記者了解到,雖然我國光伏產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光伏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非常低,還不到1%,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光伏電價每度電在8毛錢到1塊錢,成本偏高,專家指出,隨著技術進步,光伏電價可以降到5毛錢左右,在總發電量中的比例可以提升到10%左右。
梁志鵬表示,十三五期間,預計平均每年光伏工程的投資要達到1500億元,光伏產品每年要達到1500億元,總的對經濟增長貢獻每年要達到3000億元。估計在10年以后,光伏發電就可以具備全面與煤電競爭的能力。
中國的光伏產能領先世界,主要得益于我們所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和世界一同起步、平等競爭,有更多的機會走在前面,我們應該倍加珍惜這樣的機遇。研究表明,在2035年至2040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可以占到全國發電總量的10%,達到1.2萬億度,替代煤炭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億噸。那時天會更藍、水會更清,陽光會更明媚,是一幅值得期待與努力的圖景。
來源:光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