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后,光伏從上游多晶硅,到光伏電池片及組件面臨全線下跌預警。不少生產企業開工率大幅下降,庫存消化難度增大,企業經營壓力陡然增大。

光伏企業到底有多少庫存?

光伏企業到底有多少應收賬款?

大家的貨幣資金規模又有多少?

統計發現,截至2018年3月31日,僅48家A股光伏公司存貨規模達588億元,前三名為特變電工、中利集團和隆基股份。而且存貨也較為集中,榜單前十名公司存貨合計達385.5億元,占整體比重為65.53%。從下表中我們多少能感受到各企業面臨的存貨壓力(單位:億元)。

? ? ? ? 企業的存貨過度積壓必然導致企業資金回流緩慢,這可能導致光伏行業上下中游所有企業面臨應收賬款難以在規定期限內回款,甚至可能出現客戶違約的極端情況出現。

統計發現,48家光伏企業3月末應收賬款期末余額達991億元,其中應收賬款在10億元以上企業就有25家。榜單前三名分別為特變電工、中利集團和協鑫集成。(單位:億元)

? ? ? ? 所以說,在當下的經濟及產業環境下,企業間除了技術上的競爭外,還需要比拼的是資金儲備規模,因為只有金錢儲備相對充裕的企業,它們才有可能抵御這輪寒潮。

統計發現,截至3季度末,48家光伏企業貨幣資金規模合計966億元,其中資金儲備在10億元的公司有20家。看下表(單位億元),特變電工、東旭藍天、隆基股份位列榜單前三名,貨幣資金分別達158.38億元、109.95億元和72.18億元。

? ? ? ? 幾年前,任正非曾說:“這種強烈的(技術與市場)危機,推動整個世界的前進。華為被歷史擺在了一個不進則退的地位,科海無邊,回頭無岸,錯過了發展機遇,將會全軍覆沒。”如今光伏企業面臨的境遇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