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光伏電站電纜分布廣,無法針對電纜設置固定的滅火裝置,在電纜溝道內應采用防火分隔和阻燃電纜作為應對電纜火災的主要措施,集中敷設于溝道、槽盒中的電纜宜選用C類或C類以上的阻燃電纜。并且對管道、電纜穿屋頂電站的隔墻、樓板的孔洞、縫隙應采用難燃材料或不燃材料進行嚴密封堵,防止電纜著火后互相蔓延。
光伏電站的運營以及后服務的重要之處體現在除了防范電站的安全隱患,通過智能化管理和運維,還可以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減少故障發電損失,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將發電效率提高 3%以上。數據顯示,光伏電池轉化效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電池組件的發電成本可隨之大約降低7%。
可以說,光伏電站的運維是整個光伏電站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然而,部分光伏電站實際發電量低于預期、光伏電站現場運維過程中人身事故頻發等現象,需要通過智能化、先進化的技術去解決運維過程中的難題。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夏季高溫天氣,光伏電站如何降溫避暑提高發電量。
我們都知道夏天霧霾天氣相對較少,太陽輻射強度高,白天光照時間長,不管是地面電站、工商業電站,還是戶用光伏電站都迎來一波發電小高潮,但是由于夏季的持續高溫對組件影響相對大,光伏組件一般有3個溫度系數:開路電壓、峰值功率、短路電流。當溫度升高時,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會下降。其中光伏組件的峰值溫度系數大概在-0.38~0.44%/℃之間,即溫度升高,光伏組件的發電量越低,理論上面是溫度每升高一度,發電量降低在0.44%左右。
那么如何給組件降溫呢?
一些農村的用戶采用“土方法”來降溫,他們往組件上面不斷灑水,以此來達到降溫效果,這樣看似沒毛病,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給組件降了溫,但是殊不知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電站在設計、安裝的時候絕緣以及接地沒有做好防護的時候可能會有觸電的危險。另外,灑水降溫,相當于下了一場“太陽雨”對于發電量也會降低。
通常情況下,在光伏電站在設計的時候通常會抬高支架,保證組件前后左右有足夠的空間,保證空氣的流通,以達到降溫的目的,另外組件四周的金屬邊框也有一定的散熱作用。
對逆變器而言由于夏季持續的高溫,逆變器內部的元器件持續在高溫下工作,工作效能也會有所下降,加上夏天空氣濕度大,強降雨、雷暴等惡劣天氣相對頻繁,這些外在因素都會對電站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近期統計數據來看,夏天逆變器反饋電站信息要高于其他季節。正是因為夏天的特殊性,用戶對于電站的運維更不能掉以輕心,掌握科學的運維習慣非常關鍵。
“有病治病,沒病防身”這句話用在電站預防上同樣可以,對于光伏電站的業主,對于電站的巡查預防就應該以醫生對病人的態度時刻不能丟松,如定期查看逆變器周邊的散熱情況,看空氣是否可以正常流通;定期對組件上面的遮擋物處理;定期檢查支架與組件緊固件是否出現松動;另外還要檢查線纜是否出現裸露情況等。
接下來我們著重強調兩點。
第一點,光伏組件遮擋要不得。雜草、落葉、鳥類的糞便、灰塵等是光伏組件的常客,但是萬萬要不得。朋友圈經常出現組件上面曬農作物,曬衣物,光伏電站被雜草包圍的照片,讓人看到不驚一身冷汗。這些遮擋物不僅影響發電量,還會導致組件的熱斑效應,夏天熱斑效應更明顯。所以用戶要特別注意。
第二點,逆變器方面。逆變器在正常工作過程中是一個放熱的過程,雖然逆變器本身具有一定的散熱功能,但仍要保證逆變器處在良好的通風環境中。為了保證逆變器良好的散熱功能,首航新能源逆變器采用多種散熱模式,如逆變器背部設有散熱片,電容單獨設計遠離熱源,PCB鋸齒片設計散熱面大,電感采用封膠熱傳導性更好,并且中功率逆變器還配有風扇散熱設計,可以有效、科學的降低逆變器運行過程中的溫度,提高逆變器的使用壽命。

IP是國際用來認定防護等級的代號 IP(Ingress Protection)等級由兩個數字所組成,第一個數字表示防塵;第二個數字表示防水,數字越大表示其防護等級越佳, IP65則是組串逆變器現階段最高的防護等級。
明白了這些,即便在炎熱的伏天,只要用戶對光伏電站細心“呵護”,提高發電量那都不是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