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的出臺,對整個光伏行業的影響巨大,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與看法。有人說,新政帶來的行業洗牌將助力光伏行業走向真正的市場化道路,對行業的長久發展而言是好事;也有人說,這是一次失信行為,損壞了相關部委政策及電網公司的公信力,從此不敢再相信紅頭文件的效力。
甚至在光伏圈中有朋友開始產生這樣的質疑:531之前并網的光伏電站補貼還能不能持續補20年?會不會相關部門中途出政策取消掉補貼?
雖然531新政已經出臺近兩個月,但對行業發展的悲觀情緒沒有絲毫的減退。

能源局明確:不區分存量、增量資產,可再生能源補貼強度維持20年不變。同時還有其它好消息傳出:將引入綠證交易制度,共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能源局同時要求,此前劃定的西北限電區域的保障利用小時數各地方政府要嚴格執行,保障利用小時之內的國家補貼20年不變,保障利用小時數之外基礎電價部分鼓勵市場化交易,補貼強度同樣保持20年不變,新能源運營商可以先通過出售綠證獲得收益,收益與原補貼總額之間的差額由可再生能源基金補足。
這種做法一方面緩解了新能源補貼缺口壓力,另一方面綠證收入回款速度較快也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因補貼拖欠形成的現金流壓力,同時能源局方面也強調中東部不限電區域將不設最低保障利用小時數,新能源電力全額收購,補貼強度維持20年不變。
原來已經安裝了光伏電站,擔心光伏電站不能持續補貼20年的朋友,這下可以放心了!
引入綠證交易制度+《可再生電力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可能在2018年年內出臺,共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對光伏行業又是一個重大利好!
《可再生電力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對各省級行政區規定了最低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比重,也就是“配額指標”,或叫“配額制”。與配額制一同引入的,還有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制度,也就是“綠證”。對可再生電力的生產者,每一兆瓦時(一千度)交易結算電量可以獲得一個綠證。

未來,綠證制度將與可再生能源基金相結合,共同支持新能源電力。2018年-2020年為過渡期,綠證的引入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可再生能源補貼壓力,2020年之后,新能源將迎來平價時代,強制配額與綠證將共同保障中國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辦法出臺后,光伏電站的業主可以不依賴補貼,而是通過賣綠電來獲取收益了!(這是極好的消息!)
近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出臺和即將出臺關于光伏行業的地方補貼的政策:光伏補貼哪個城市最給力?深圳出臺0.4元/kWh補貼(點擊藍字查看原文),蘇州的相關補貼文件也在申報當中,近期可能將會出臺,補貼 | 蘇州市政府出手:度電補貼0.37元連補3年!(點擊藍字查看原文)。即使在2018年在沒有指標,無法拿到國家補貼的情況下,不少地區的分布式項目在新的補貼政策下也可以陸續可以啟動。
相信其他更多的省份出臺新的指標,光伏行業必定迎來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