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26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光伏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熊敏峰在會上表示,中國光伏行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國家能源局堅定地支持光伏行業的發展,下一步,能源局將繼續在領跑基地開發、光伏扶貧、平價上網示范、分布式市場化交易等方面發力,推動光伏行業健康發展。

截至6月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比去年底增加2431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1224萬千瓦,同比增長72%,新增規模首次超過集中式光伏。熊敏峰表示,這體現了光伏發電未來的發展方向。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提醒,集中式和分布式在上半年裝機規模相差不大,但是發展并不均衡。陶冶分析,除了河北省分布式和集中式是比較均衡以外,其他地區要么是以分布式為主,要么是以集中式為主,導致發展的不均衡,“這個也是現有價格政策激勵下出現的”。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表示,受益于成本的持續下降和國內配額制預期,光伏電站投資意愿持續增強,即使在531約束下,上半年裝機量依然不遜于去年,整體市場繼續保持蓬勃發展態勢, 2018年光伏新增規模預計達35GW左右。
然而,531新政后,國內超過10家硅料廠開始停產檢修。據統計,6月國內多晶硅產量僅為1.9萬噸,環比減少25.5%,預計7月份將進一步下滑至1.5萬噸左右。硅料價格自1月份來開始下降,尤其是531后價格跌幅加快,7月份已跌至9萬元/噸以下。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按照目前發展態勢測算,2018年硅片、電池、組件環節平均產能利用率有可能下滑至66.5%、57.8%和47.6%,若計算2018年各環節新增產能,并考慮到2018年上半年較高的行業產能利用率,則2018年下半年行業產能利用率有可能更低。不少僅聚焦于國內市場的中小型光伏制造企業將面臨停產、乃至破產的窘境。
近期光伏上市企業陸續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通過統計20家上市公司財報,發現2017年有11家光伏企業凈利潤出現下滑,2018年一季度有13家企業凈利率較2017年出現下滑,尤其是組件企業,凈利率已降至1%以下,部分企業出現虧損。
多晶硅企業上半年受制于設備、資金等因素,陸續停產或破產,6月以來有加速趨勢,王勃華預計三季度部分硅料企業可能開始虧損,在補貼不降的情況下,光伏行業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
分布式光伏發展將由“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531新政后,需要補貼的光伏市場會大大受限,必須要把目光投向不需要補貼的市場。去補貼背景下,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被寄予厚望。
未來分布式光伏發展將以提質增效為重點,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商業模式創新、參與市場化交易等方式實現從“補貼驅動”向“市場驅動”的過渡,同時加強配電網規劃建設,并做好與儲能的結合,推動解決電網友好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