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太大了,樓頂的光伏電站都飛了下來……”7月30日下午,受局部強對流天氣影響,一場暴風雨突襲桐琴鎮,一些樹木被攔腰折斷,上夫山和后定壟兩村共有三戶農房屋頂的光伏電站被狂風吹落在地,幸無人員傷亡。

網絡配圖與此事件無關
“7月30日下午2時40分,我剛出門不久,突然狂風大作。我一看變天,就趕緊回家躲避,回到家之后,風越來越大,吹得窗戶砰砰作響。不一會兒,外面傳來幾聲巨響,后來才得知是鄰居家屋頂的光伏電站被狂風給刮下來摔在地上。”上夫山村村民朱加龍說。
據上夫山村黨支部書記朱子福介紹,上夫山村和后定壟村原來都坐落在海拔795米的高山上,是典型的貧困山區村。2002年,兩村搬遷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東皋村,搬遷下山后,村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5年,在武義農商行的扶持下,上夫山和后定壟兩村共100多戶先后建起光伏電站,取得較高效益。此次總共三座光伏電站從四層高的樓頂上掉落,砸到街上,幸運的是當時樓下沒有人經過,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筆者從縣氣象局了解到,7月30日2點半到3時左右,桐琴鎮出現短時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甚至出現11級陣風(31.3米/秒),當地短時間最大降雨量為33.8毫米。
那么到了臺風暴雨的季節,如何才能預防光伏電站被大風刮倒?需要考慮以下這幾點:
一、選址:確保建筑物質量 綜合考慮安裝點要素 近年來,隨著輕型材料的出現,在設計時也要考慮這些建筑材料被風吹走的危險,防止屋頂被氣流撕裂。目前家用分布式光伏電站主要安裝在斜面屋頂和平屋頂。平屋頂又涵蓋了混凝土平屋面、彩鋼板平屋面、鋼結構平屋面、球節點屋面等。 對于光伏電站的安裝地也有講究,需要考慮安裝地點、安裝朝向、安裝角度、荷載要求以及排列方式及間距。由此看來,光伏電站的選址注意的安全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承重。要達到38KG/平米;二是壽命。屋頂的壽命要大于光伏的設計壽命。三是不立危地。要盡量避開風口和水口。
二、設計:提高組件強度 設計合適的擋風板 從電站設計來說,在權衡光伏電站成本與發電收益的同時,可適度提高光伏支架、組件壓塊等的強度設計要求,合理選擇具有更優抗風能力的組件傾角。除此以外,還可以考慮設計合適的擋風板。將擋風板固定安裝在支架系統后立柱上,板上開有若干導流口,具有導流和降低組件風壓的作用。支架系統的橫梁受力降低,基礎所受拉拔力降低,光伏電站結構安全系數提高。但后立柱受力增大,基礎所受軸向剪切力增大,需對基礎受力進行校核。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光伏支架、組件強度以及建造合適的擋風板,可以有效降低強風對光伏電站的損傷。
三、安裝:選擇牢固支架 科學合理安裝 光伏電站抗風能力絕大部分由光伏支架強度決定,支架一般材質有鋁合金、碳鋼及不銹鋼。理論上光伏支架的最大抗風能力216km/h,跟蹤支架最大抗風150km/h(大于13級風力)。但為什么號稱能抗十三級臺風的支架,在遇上不到十三級風力的大風時就被“吹飛”了呢? 可能由于安裝公司為了節約型鋼,在平屋頂安裝了三排光伏組件,并且前排與后排沒有做梁連,支架底部固定石墩重量太輕,應該做成長方形,加大石墩重量。以上細節沒有處理好,臺風來了,肯定要飛上天呀!另外:安裝時要注意最好加裝固定拉線和涂抹防銹漆,以延長支架抵御風暴的時間。
四、運維:智能高效運維 提高風險意識 在光伏電站正常運行期間的運維,對于屋頂電站要定期檢查建筑物,確保光伏項目所依托的建筑物質量。隨時檢查光伏組件、光伏支架的強度,以及逆變器房的結構等,做到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