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8月3日, Hanwha Q CELLS Co., Ltd.(“韓華新能源”)宣布其母公司Hanwha Chemical Co., Ltd. (“韓華化學”)關于將韓華新能源與Hanwha Solar Holdings Co., Ltd. (“Hanwha Solar Holdings“)進行合并的決定。合并之后,企業名稱不變,仍使用中文名“韓華新能源有限公司”及英文名“Hanwha Q CELLS Co., Ltd.”作為韓華化學在韓國注冊成立的100%控股子公司, Hanwha Solar Holdings目前持有韓華新能源94%的股份。在經過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準以后, 兩家公司將合并,韓華新能源將自動從納斯達克退市,退市程序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完成。

韓華新能源表示,此次主動退市是其母公司韓華化學的決定,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受美國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外國光伏企業所獲融資渠道的利用率下降;另外,由于Hanwha Solar Holdings對韓華新能源94%的持股比例,流通股數量僅約總股份的6%(約500萬股),日均交易金額較低,僅為市值的0.01%;并且,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相關的報表披露、審計及法律咨詢等年度成本較高。

上述多項原因促成了韓華化學主動將韓華新能源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的決定。退市后,韓華新能源的運營計劃不會受到影響。

據悉,目前韓華新能源自有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能均為8GW,另有規劃產能為1.6GW的美國工廠及0.5GW的土耳其工廠正在建設中。

? ? ? ?預計到2019年,韓華在全球的總體產能將超過10GW。而得益于公司德國品質的產品核心競爭力及前瞻性的全球化市場布局,其在全球市場業績斐然,2017年全球組件出貨量排名前四,并且贏得了日本太陽能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佳績,此外,在歐洲、韓國、美國、中國等市場均有出眾表現,因此,其也是受我國“531”新政及印度雙反影響最小的光伏企業之一。

目前,光伏行業中從美股退出的企業不在少數,韓華新能源的主動退市出于其對投融資環境的選擇以及長遠的發展戰略,而非因經營狀況不佳被動退市。其對于企業藍圖的規劃與落實,增加了企業的風險抗衡能力,為未來的穩健運營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拓展閱讀

“531”之后

晶澳、天合、阿特斯

那些美股退市的光伏企業路在何方?

多家企業從美股退市

由于在美股市場投資認可度低,融資受限,國內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并不好過;反觀國內市場,光伏企業市值飆漲,融資環境優越。國內外市場的反差引發了幾家光伏企業的退市潮。

在此之前,天合光能率先于2017年3月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據了解,天合光能完成私有化共耗資11億美金。另外,阿特斯于2017年12月宣布開啟私有化,準備從美股退市。今年的7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完成與控股母公司晶龍集團的合并交易,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退市后,晶澳將成為晶龍集團全資子公司。

目前,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阿特斯三家在中國有生產基地光伏巨頭企業已經從納斯達克退市。其中天合光能一直對外宣稱,退市之后將首選在國內A股上市,而從近段時間的動作來看,天合光能正一步一步的走在回歸A股的路上。目前,天合光能已經完成了實控人增持、改名股份有限公司、確認證券公司開始上市輔導等步驟,離上市越來越近。與天合光能的迅速與果斷相比,晶澳太陽能以及阿特斯對于再次上市保持比較謹慎的態度。晶澳太陽能去年公告表示,目前暫無國內上市計劃;阿特斯目前尚未完成私有化,關于未來的上市計劃也是三緘其口,鑒于該公司實控人為加拿大籍華人,阿特斯并不一定會回歸A股。

“531”之后 路在何方?

與上述三家企業自主選擇退市不同的是,曾經是全球第一大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的英利由于市值大幅縮水,近日被紐交所摘牌。2011年英利由于擴張速度太快,造成資金鏈斷裂,最終走向衰弱。

目前,留在美國市場的知名光伏企業還有晶科能源以及昱輝陽光,其中昱輝陽光前些年的經營狀況并不是很好,目前已經將制造端的資產轉出,開始轉型為下游服務商。目前唯一在美股取得了良好發展的企業是晶科能源。

對于天合、晶澳、阿特斯、英利等企業來說,無論是主動退市,還是被紐交所摘牌,接下來的路如何走都是一個問題。天合光能堅定的走在了回歸A股之路上,而晶澳、阿特斯、英利幾家企業卻尚未有確切消息。按理來說,這幾家企業從美股退市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美股的投資認可度和融資環境較為惡劣,而國內市場對光伏企業卻非常寬容。所以從美股退市的企業,再次到A股上市始終會是一個被重點考慮的選項。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從2015年-2018年上半年的時間里,我國光伏產業都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行業景氣度高,裝機量連創紀錄,平價上網近在眼前。然而這一切都在5月31日戛然而止,新政相當于將補貼進行了“暫停發放”,對行業造成了極大影響?!?31”之后,光伏產業直接進入了微利時代,所有的光伏企業市值都經歷了一輪狂跌,下半年的市場需求迎來下跌,行業“凜冬”已至。

在此情況下,國內市場已經不如先前誘人,天合、晶澳、阿特斯等企業假如要回歸A股,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需要更大的決心和更多的考慮。但與此同時,“531”新政引發的一場慘烈的產業整合正加速到來,肯定會有部分企業無法存活到最后。這對于那些從美股退市的企業來說或許是一個機會,他們可以趁機選擇一個優質的殼資源,從而進行借殼上市。相信對于這幾個行業巨頭來說,即使當前市場環境不如前兩年好,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一旦完成上市,這幾個企業也能在資本市場獲得不錯的資源。

“531”新政的發布給從美股退市的企業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由于國內市場需求的減弱,海外市場越來越重要,在美股上市的企業或許在布局海外市場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優勢,這一點在晶科能源的發展中也有所體現。所以無論是在國內上市還是其他資本市場上市,我國的企業都應該將自身定位于全球化的企業,時刻以全球化的標準要求自己,并以全球化的眼光去布局自己的產業版圖與業務范圍,只有這樣才能增加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并最終在這場慘烈的淘汰賽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