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因落款日期為5月31日,業內稱為“531新政”)。新政提出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的補貼力度。

新政因降補貼、限規模力度超出預期,被稱為“史上最嚴光伏新政”。

針對光伏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等問題,8月8日,在2018第十二屆中國品牌節會后,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

光伏新政規范行業發展

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9.65GW,同比增長22%。其中,光伏電站1.96GW,同比下降64%;分布式光伏7.69GW,同比增長217%。受補貼政策傾斜的影響,分布式光伏發展快速。

但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在國家補貼政策的刺激下,我國光伏在不斷擴產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不得不重視的問題,比如產能過剩、棄光限電、技術創新不足、補貼拖欠以及融資難等。

財政補貼缺口持續擴大是當前制約光伏發展的突出問題。而531新政的出臺,意在降低對光伏業的補貼。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截至去年底,累計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總計達到1127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455億元(占比約40%),且呈逐年擴大趨勢,目前已超過1200億元,直接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如果這種超常增長繼續下去,財政補貼缺口將持續擴大”。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在劉漢元看來,531光伏新政出臺的背景之一,就是不斷擴大的光伏補貼缺口。但他同時認為,新政出臺不會影響對綠水青山和環境資源問題解決之道的根本認識。

劉漢元認為,光伏新政確實對國內市場造成了一些影響。而國外市場在今年1到6月份,保持了30%以上的同比增長。光伏發電目前已接近成為和煤炭發電一樣,且未來比煤炭發電更便宜的全球主力能源。光伏發電具有固有的成本優勢。

? ? ? ?有分析指出,新政出臺后,市場份額將向技術領先、管理卓越和具備資金實力優勢的企業集中,未來光伏行業領先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行業的調整會倒逼企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用了兩三百年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未來在存量方面,部分或大部分都將轉化為清潔能源。”劉漢元表示。

光伏發電占新增裝機達70%

531光伏新政的出臺,不是國家不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而是尋找如何運用可持續的方式來發展光伏產業。雖短期來看,531新政對行業有影響,但從長遠來說,有利于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去年,中國新增的裝機發電容量已經有一半是來源于光伏發電,今后三年,估計有超過65%,甚至是70%是依靠的光伏發電,光伏發電將成為主力能源的來源。”劉漢元表示。

根據國家能源局提供的規模發展指標,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1.6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700億千瓦時。在1.6億千瓦裝機容量中,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占1.5億千瓦。預計“十三五”期間,光伏產業將達到近萬億元市場空間。

劉漢元同時指出,光伏發電在我們未來的能源消費中占比可能達50%到70%,和風能、水能、生物質能一起成為提供我們百分之百再生能源的來源。

? ? ? ?他還舉例稱,美國加州是美國經濟總量最大的一個州,同時也是能源消費最大的一個州,但也是污染相對最嚴重的一個州。在美國50個州當中,加州經濟總量占到了1/6,能源消費也占到了美國的1/6左右。“加州今年的再生能源在整個電力消費中的占比將會超過35%,2030年可能達到50%,2040年他們要實現100%的再生能源,因此無論光伏雙反怎么操作,加州用的光伏組件,70%到80%來源于中國。”劉漢元說。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已牢牢占據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且在技術、規模、成本上全球領先。

談到行業新政是否會對通威產生影響,劉漢元認為,531新政對企業自身來說,節奏發展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從公司與行業發展的趨勢來講,卻不可改變。

此前,通威股份也表示,光伏新政后,補貼下調短期內對公司多晶硅、電池片業務的盈利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隨著平價上網的加速到來,有利于包括公司在內的具有成本、規模、管理等優勢的企業充分參與市場競爭,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