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全球首條光伏高速公路要拆了?最近一則網帖讓這條“光環滿滿”的網紅路再次引發關注。從通車不久出現疑似偷盜光伏面板事件、再到破損裂縫問題,通車8個多月來,爭議不斷的光伏高速公路發生了太多故事。

現場施工人員對正進行的工序并不愿多言。“這個(光伏面板)拆除了之后還會再安裝上,是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投資建設,具體情況我們不清楚。”
光伏路面究竟出了啥問題?為什么要拆除?齊魯交通發展集團光伏高速公路試驗段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張暄表示他們不是要拆掉光伏路面,而是改造升級。
頭條常客 8個月4次封閉維修
作為世界首條光伏高速公路試驗段,南繞城光伏路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并一度刷爆國內外社交媒體。
今年1月2日,也就是光伏路面通車第六天,工作人員在例行巡查時發現路面遭破壞,一塊透明混凝土面層遺失,另七塊面板有遭重擊痕跡。坊間一度懷疑“黑手”是對技術感興趣的專業團隊。但最終據警方調查和專家會商,認為“應是大中型車輛高速行駛中產生顛簸,車載懸掛物對路面造成損壞”。

百日發電收入8萬余元 研發方稱試驗期不細究成本
就如有陽光就有陰影,從光伏路面通車之日起,外界對其經濟效益的質疑聲就如影隨形。試運行8個月,這段路發電收益幾何?

據國網濟南供電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因該試驗路段沒有儲能裝置,所發電量全部現發現賣給國家電網。新華社曾報道,光伏試驗路段通車后雖經歷霧霾、雨雪等多種天氣,整體發電能力依舊達到預期,104天總發電量達9.602萬千瓦時,日均發電約923千瓦時。上網電價由政府補貼和標桿電價組成,總計為0.85元/千瓦時。這相當于每天發電收入約785元,發電104天收入8.2萬余元。若據此計算,試運行8個月,發電收入約為18.8萬余元。
項目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世界首條光伏高速公路試驗段的首要意義在于科研,這個階段不需要過于細究成本,事實上他們也會評估材料的價值,淘汰不具備降價空間者。“但外界往往會誤解我們‘不計成本’。”他也同時強調說:“(這件事)價值不能用金錢衡量”。
濟南還將再添一處光伏試驗路
知情人士透露,在濟南,光伏高速公路還有另一處更大的試驗場正籌備中。與南繞城試驗段相比,新試驗場更綜合,汽車無線充電技術、車路互聯無人駕駛技術都將在此上馬測試。新試驗場在哪兒?上述人士表示,選址范圍已初定高速公路改道后的廢棄路段,路面情況較南繞城更單純,地勢更和緩,屬于“半封閉性質”。這意味著,與南繞城試驗段不同,市民或無法駕車駛上此路段。
如今電動汽車還并未普及,邊跑邊充電的道路還有些理想化。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雖然效率較高,但要求特定的擺放位置才能實現精確充電,這對高速路上行駛的電動汽車而言無疑是一大技術難關。此外,金屬感應式接觸必然會導致發熱,而一旦線圈升溫,上面提到的畠體硅特性就會影響光伏面板的光電轉化效率了。
未來,如何繼續降低成本,增加道路材料耐用性等問題,都需要研究人員們解決。但沒有嘗試,就沒有未來;只有做了,我們才能吸取教訓,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