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或企業參與減碳行動,經過第三方核證減排量后,通過廣東省發改委備案,其減排的二氧化碳當量就可以參與碳交易,獲得經濟收益。
其中,小欖10戶居民家庭通過打包申請獲得備案,在省內尚屬首次。本次獲得備案的4個項目分別是:史丹利(中山)工具有限公司、達能(中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中山市小欖低碳發展促進中心、中山市麥潤標等 10 戶居民家庭。
這四個項目均離不開市發改局和小欖低碳發展促進中心的著力推動。通過碳普惠核證減排量,讓參與投資光伏發電的企業和家庭通過碳交易產生了附加值,實現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
今年在申報的過程中,考慮到單戶居民申請成本較高,所以通過打包的方式,鼓勵10戶居民一起申請,經過第三方機構核證,這10戶居民減排量為51噸CO2當量。這意味著,這些企業和家庭可以把核證的減排量放到廣東省低碳交易所進行交易,省內控排企業可以購買。
作為全國家用光伏發電項目的碳交易試點,廣東碳成交價格一直不高,價格維持在20元以下水準,廣東的碳排放交易收入甚微,但是有一定的示范碳素意義。
但是碳排放收益廣東和北京項目卻冰火兩重天。成交價格上北京多少本周維持在70.2元以上,而廣東卻在13~15元之間。但是總體上交易量卻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