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7日,合肥市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上,審議并通過了《進一步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全市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光伏產業成為合肥市同步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在國際有影響、在國內有地位的產業之一。
9月7日,合肥市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上,審議并通過了《進一步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合肥將通過"真金白銀"支持光伏企業爭創單項冠軍、獨角獸、瞪羚和隱形冠軍企業。預計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創新活力和競爭優勢的光伏企業,產業整體實力和并網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合肥光伏產業站在全球市場競爭"舞臺"
2013年以來,合肥市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光伏專項政策,促進了全市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現已形成以通威太陽能(電池片)、晶澳太陽能(組件)、陽光電源(逆變器)等企業為龍頭,一批中小企業為支撐的較完整產業鏈。
2017年規上企業實現產值425億元,占全國的8.5%,出口額6.57億美元,稅收7.85億元。通過實施創新應用工程,全市累計并網各類光伏電站1.78萬個,容量超2GW,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上半年,光伏發電8.82億千瓦時,占全市總用電量的5.59%(全國該比例為1.87%),推動全市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光伏產業成為合肥市同步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在國際有影響、在國內有地位的產業之一。
此次《意見》的發布將推動合肥市光伏產業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務型制造轉變。預計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創新活力和競爭優勢的光伏企業,產業整體實力和并網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建成世界一流光伏制造基地和創新應用橋頭堡,打造"光伏第一城",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企業多產多銷 最高可獲500萬獎勵
在《意見》中提到,合肥將促進企業做強做優,鼓勵企業多產多銷,對2018年1月1日后,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匯流箱、光伏玻璃、背板、儲能電池、支架、接線盒、光伏產品生產和檢驗檢測設備等國內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一次性獎勵30萬元,銷售收入每増加0.1億元再給予1.2萬元獎勵,同一企業年度獎勵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支持光伏企業爭創單項冠軍、獨角獸、瞪羚和隱形冠軍企業。
支持企業升級,鼓勵企業申報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公告和智能光伏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對新符合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公告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鼓勵企業不斷研發推出新產品,自2018年1月1日起,企業當年國內光伏產品檢測認證費用超過50萬元的,按費用總額的30%給予一次性補貼,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千萬元獎補光伏產業智能化改造
合肥將大力支持智能光伏產業發展,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對符合行業技術發展要求的光伏產業智能化改造項目,按《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分整條生產線、整個車間、整個工廠分別給予設備投資的12%、15%和20%獎補,單個項目補助額不超過1000萬元。
同時,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光伏企業在享受研發投入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基礎上,再按如下標準予以補助: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及以下、5000萬元-2億元(含)和2億元以上的,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分別超過5%、4%、3%以上的部分,每年給予補助,單個企業當年補助最高分別不超過1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
應用光伏發電將獲獎勵
為了推廣光伏的應用,合肥對符合光伏發電利用要求屋頂面積達1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在規劃、設計中應設置光伏發電系統。
《意見》中還提到,合肥將促進特色行業應用,開展智能光伏在工業園區應用、建筑及城鎮應用、交通應用、農業應用、電站應用、扶貧應用等示范,推動綠色發展。對本政策發布后至2018年12月31日前建成并網、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及政策要求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自并網次月起給予0.15元/千瓦時補貼,并網規模超過0.1兆瓦的屋頂光伏項目,按裝機容量給予屋頂產權人3萬元/兆瓦一次性獎勵。弄虛作假者3年不得享受任何財政資金支持"真金白銀"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同時,合肥將強化合肥市光伏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管理,除度電補貼按并網項目實際電量給予補貼外,本意見其他條款資金每年實行總量控制。
記者從《意見》中獲悉,項目單位對申報材料真實性負責,對弄虛作假、套取財政資金的予以追回,涉事單位納入產業政策信息系統黑名單庫,3年內不得享受任何財政資金支持,相關信息納入合肥市公共信用共享平臺并予以公布。同時,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同時,本《意見》由市經信委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部門解釋,并根據意見要求出臺實施細則,同一條款內政策與市級產業其他政策相同或相似條款不重復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