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到香港,大部分人的印象應該都是購物天堂、寸土寸金、香港人&大陸仔、高樓林立,擠成一片,那么在這個總裝機不超過5兆瓦的地方建光伏電站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個香港近期剛并網的案例,給想要開發香港市場的光伏同仁們一個參考。

日前,香港已啟動光伏上網電價補貼(FIT)計劃。電力消費者可以安裝高達1兆瓦的光伏系統,只要他們連接到兩個電力供應商之一:香港電力投資公司,為香港和南丫島提供電力;及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向九龍、新界、長洲及大嶼山提供電力。
針對中華電力所涵蓋領域的FIT應用程序現在可以通過其網站和應用程序實現。成功申請者將從2018年10月1日起收取設定的電價補貼。
針對香港電力投資公司的客戶,申請詳情將于本月某個時間公布。目標是在9月開始申請程序,成功的申請人將從2019年1月1日起收取補貼。
直到2033年,安裝光伏或風能系統的投資者將獲得穩定的電價補貼。價格將每年進行審查,同時,新裝機容量的補貼仍然與技術成本保持一致。
目前提供的FIT費率為:系統低于10千瓦,享受5港幣/千瓦時;大于10千瓦小于200千瓦,4港幣/千瓦時;大于200千瓦小于1兆瓦,3港幣/千瓦時。
在香港寸土寸金的世界中,普通居民樓可用于建設光伏電站的面積不會很大,因此大部分電站的建設容量應該在10kW一下,也就是可以享受5港幣/千瓦時的度電補貼,而香港的居民電價為港燈每度電1.233元,中電每度電0.94元。看上去收益是不是很不錯,先不急著下結論,我們先來看看案例:





成本高昂
我們知道,香港有很多免稅店,于是很多在國內賣很貴的商品在香港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入,于是很多人在做代購,所謂的購物天堂就是這么來的。然而,香港的生活成本以及人力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碗面50港元上下、魚蛋90港元上下,而內地一碗面也就10元人民幣,物價可以說是內地的5倍了,生活成本如此之高,所以月入不上2萬港元根本生活不下去,人力成本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賣關子了,最低30港元/瓦全包!看到這里是不是被震驚到了,因為國內目前的系統總包已經低至5元/瓦了,而這30港元中,相信人工成本都已經占到20港元了吧。6倍的價格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裝,只能說香港的土豪多了,感嘆一句:以前的茶葉蛋,現在的光伏電站……

在此特別說明,區別于國內市場,香港的光伏電站只能采取全額上網的并網模式,因此5港元/度的補貼就是全部的度電收益,不再有省電收益一項,這是度電補貼可以高達5港元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香港的光伏項目想要并網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要求具備相關資質的人員才能操作,而不是具備相關知識,因此,三晶電氣技術人員親自到電站現場,為客戶的電站的并網提供了技術指導支持(現場施工的必須要有當地的資質),下面便是昨天三晶技術人員協助并網測試的現場,電站需調試檢測達到驗收標準才能通過驗收。

從案例來看,開發香港市場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因此即使有高額的度電收益,也還是讓不少光伏企業望而卻步。不過香港的光伏市場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并不會刻意的計算電站回本年限。

最后就是政府的理智支持,一是要保證電網安全的情況下接入光伏電力,因此需要在每個并網點都配置隔離變壓器;二是補貼年限與金額量力而出,不會過度承諾;三是用戶對光伏的認知上比國內用戶要高,或許經濟影響的緣故吧。因此,香港的光伏市場雖然總體規模并不會很大,但是還是值得國內有實力的光伏企業考慮一下的,特別是在目前國內市場一片哀鴻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