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元年。
當時,我國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
一些家庭里,夫妻倆只有一條褲子,
干農活需要輪流下田。
2018年,中國扶貧的第40年。
大別山腹地岳西新滸村,98歲老人坐在門檻上。
“奶奶,日子過得可舒坦?”
“好咧!有肉,有米飯,住樓房。”
老人從兜里掏出一顆冰糖塞進嘴里,滿臉知足。

中國的反貧困攻堅戰役進行了40年!
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
從“區域性扶貧”到瞄準貧困縣、整村推進……
每場戰役都取得大捷。
而隨著扶貧進入攻堅階段,精準化扶貧越顯必要。
2013年11月,國家首次提出“精準扶貧”。
默契的是,同年4月,
陽光電源向合肥市政府首次提議“光伏扶貧”,
由此開創了全國光伏扶貧的先河。
千套逆變設備在肥東縣試點:
扶貧到戶,一次投資25年收益。
2015年,光伏扶貧被定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

從新局面的開創,到光伏扶貧的踐行,
承載了陽光電源不變的使命:讓人人享用清潔電力。
為了在扶貧中實現這個夢,陽光電源——
潛心研發出多款扶貧利器;
建成了全國首個光伏扶貧PPP項目;
為12所學校捐建愛心光伏電站;
為全國累計捐建5680kW的光伏電站;
承擔了2000個貧困村扶貧電站的運維任務
……

全國有1.8GW陽光逆變器正駐扎在華夏大地穩定運行,
2000個貧困村正受益于光伏發電,
超30萬貧困戶因此走上致富之路!
光伏扶貧,脫貧!
“出門便爬坡,吃糧靠肩駝,
農閑背被兒,男兒難娶婆。”
岳西縣流傳了幾十年的民謠,一段辛酸的貧窮史,
如今,只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
2018年8月8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這一天,岳西縣正式摘了貧困的“帽子”,
書寫了反貧困史上的“岳西樣本”。
也為陽光電源在岳西捐建的18個扶貧電站記上一功。

作為“光伏扶貧”精準扶貧模式的首倡企業,
陽光電源將持續輸送綠色能源來驅動貧困問題的改善,
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讓人人享用清潔電力,早日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