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不是沖著低電價,而是協鑫多晶硅領先技術的新征程”,9月18-20日,在烏魯木齊舉辦的中國硅業大會上,保利協鑫高級副總裁蔣文武向與會專家分享5萬噸高純多晶項目的技術思考。

大會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硅業分會會長趙家生指出,預計2018年底國內多晶硅有效產能將新增12.6萬噸,有效產能將達到36萬噸,可以滿足國內85GW電池片生產的全部原料需求。預期隨著國內低成本產能陸續投放市場,不僅國內部分落后產能將退出市場,海外部分產能也將不再具備競爭力,替代進口的趨勢正悄然呈現。

“目前在西部地區新建的產能其綜合成本可控制在6萬元/噸的水平,從能源成本的角度來講,新疆地區的優勢是最為明顯的”,趙家生指出。

蔣文武介紹,保利協鑫新疆項目技術團隊結合十余年的運行經驗,擁有多項獨創技術,采用集成設計理念,不斷提高工藝技術先進性。項目注重工藝技術與設備選型的匹配,原材料就近采購,全閉路循環工藝減少損耗,加強系統內部的能量回收利用,降低運行成本;裝備方面,對于關鍵設備,結合工藝進行特定選材,提高運行的穩定性,同時開創性的采t用自主開發的新型裝備,國產化降低項目投資;項目管理方面,以先進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增強團隊凝聚力。蔣文武表示,新疆協鑫多晶硅項目各項消耗指標已處于低位,生產成本有明顯優勢。

“新疆多晶硅項目另一大創新亮點是打造智能工廠。項目將改變現有人工密集型作業模式,利用智能物流的集成及協同,提高效率;采用機器人等智能運輸及自動化裝備,實現產品處理的智能存儲”,蔣文武特別介紹。

新疆協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軍在大會上表示,在制造端上游,未來高品質多晶硅需求量會明顯增加,與普通多晶硅價差將進一步拉大。新疆項目通過高效精餾技術、還原爐模擬技術、自動破碎技術等自主技術,多晶硅產品品質完全滿足下游高效需求。

趙家生也對國產多晶硅品質給予肯定,他指出,“目前國產多晶硅品質已經完全滿足單晶產品的用料要求,其中江蘇中能、天宏瑞科的硅烷流化床法顆粒硅已經初步實現量產,其成本低于目前主流的改良西門子法產品。此外,江蘇鑫華、黃河水電生產的高純電子級多晶硅已經得到下游客戶的認可,并且江蘇鑫華產品已經出口韓國。”

“結合新疆地區的資源和能源優勢,協鑫集團將在2020年陸續進行項目投資建設。一期二階段計劃建設2萬噸/年多晶硅項目”,蔣文武表示。

除了多晶硅環節,保利協鑫在硅片環節也在持續創新突破。保利協鑫晶切二部副總裁金善明在大會上表示,基于現有鑄錠爐的升級改造,優化熱場設計,多晶電池效率可以提升0.08-0.10%;鑄錠單晶與Cz單晶PERC電池的平均效率差在0.3%以內,由于面積及氧含量優勢,組件功率甚至高于CZ單晶。

9月18日,協鑫集成宣布,以保利協鑫鑄錠單晶硅片為材料的“鑫單晶”高效組件產品實現量產,平均量產功率超過305W,高于領跑者多晶組件295W的標準,目前包括領跑者及光伏扶貧在內的多個項目正陸續交貨。預計四季度實現全球批量出貨,2019年可形成3GW“鑫單晶”高效組件產能。

“鑄錠技術較單晶拉棒技術更容易擴大尺寸,可利用本身是方型的優勢做長方形硅片。面積增加15%,可提升電池產線產能10%以上,降低電池成本,特別適合于半片組件”,金善明特別介紹,

鑄錠技術不斷升級的同時,金剛線切割也在多晶硅片切割領域推廣完成,而下游的黑硅技術可以完美配套金剛線切割。金善明認為,“保利協鑫‘TS+’第二代黑硅片采用了正面制絨+背面拋光的獨特工藝,背面拋光更適用于PERC技術,未來‘金剛線+黑硅PERC’技術將成為300W+多晶組件的標配。”

實測顯示,“TS+”第二代黑硅片設備產能增加一倍,制絨成本降低約30%,以接近傳統制絨的成本獲取黑硅高轉化效率,電池效率增益將提升至0.5%,為行業帶來更高性價比的產品。協鑫自主研發的“多晶+黑硅+PERC”的60片組件功率可達300-305W,與常規單晶+PERC的組件功率差僅為10W左右,性價比更優。

而在月初舉辦的“綠色智慧能源會議”上,協鑫集成首席技術官張淳就指出,協鑫集成“金剛線切多晶+黑硅+PERC”電池量產平均效率達到21%,處于業界領先水平。

金善明表示,金剛線細線化和硅片薄片化使得金剛線切多晶仍有很大的降本潛力,而未來保利協鑫將以酸制絨的成本,實現“完美”的黑硅絨面和轉化效率。持續降低的多晶硅料成本、持續降低的鑄錠能耗及綜合成本、金剛線切片匹配黑硅PERC技術將成為助推“平價新光伏”的三駕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