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業作為光伏產業的最上游,屬于資金密集型、技術壁壘高的環節,企業的戰略決策往往十分謹慎。531光伏新政前國內單晶需求旺盛帶動許多廠商紛紛進行擴產,然而政策下發后,國內需求調降,價格下跌,這些原定擴產產能能否釋出仍需后續關注。集邦咨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網EnergyTrend金級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底大陸國內多晶硅產能達到24萬噸,預期2018年將達43萬噸。截止四月底,國內硅料產能已達30.2萬噸。若再加上計劃擴產的廠商在建產能,至2018年底估計會新增17.3萬噸。2019年預計有12.9萬噸,規劃至 2020年前開工的硅料產能會新增18.5萬噸。2018~2020年合計新增31.4萬噸。
531光伏新政前,主流硅料廠商擴產計劃如下:
1. 保利協鑫將新建6萬噸硅料,預計2020年產能達到11.5萬噸。
2. 通威預計新建兩個5萬噸產能,預計2018年底產能達到7萬噸,未來將提升至12萬噸。
3. 新特能源:2018年上半年公司開始實施3.6萬噸/年高純多晶硅產業升級項目的建設,有望于2019年中建成投產,屆時總產能將增至7萬噸左右;
4. 大全新能源新建0.7萬噸產能,預計2018年底產能達到3萬噸。
5. 東方希望2018第三季前擴產2萬噸產能,另外9萬噸產能預計2019年開工。

此外,依照國內多晶硅企業的擴產規劃來看,包括新疆協鑫、通威、新疆大全、東方希望、亞洲硅業等新增產能釋放多集中在10~11月,或將對供應鏈造成一定壓力,報價能否出現反彈,會否出現新一輪的跌價效應,靜觀后市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