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自近日召開的首屆中國光伏產業領跑者論壇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光伏產業鏈核心制造產品的產量數據增速同比下滑。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介紹,今年1至9月,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為34.5GW,同比下降20%。這其中,集中式裝機量為17.4GW,同比下滑37%;分布式裝機量為17.14GW,同比增長12%。
在中上游制造端,報告期內,我國多晶硅產量為17.84萬噸,同比增長4.94%;硅片產量約63.3GW,同比增長2.1%;電池片產量約53.6GW,同比增長約5.1%;組件產品約54.9GW,同比增長約3.58%。
實際上,上述產品上半年增速均保持兩位數。但受到“531光伏新政”短期負面影響的釋放,下游需求量逐漸萎縮,致使多晶硅、硅片等光伏產品第三季度的產量顯著下滑。
不過,業內對于未來全球市場的前景表示樂觀。根據預測,2018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預計保持35GW或以上,仍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而今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或將達到500GW。
盡管當前行業發展遭遇短期陣痛,但業內人士仍然積極應對。
今年9月底,全國十大光伏領跑者基地江蘇泗洪領跑基地正式建成投運。在此背景之下,來自業界龍頭企業通威集團、陽光電源、林洋集團、晶科電力、中環股份等企業負責人、高管齊聚泗洪,參加首屆中國光伏產業領跑輪胎,共議前景。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會議上表示,光伏產業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相較于其他主要發達國家,我國在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更具緊迫性。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聯合采訪時,劉漢元表示,今年531政策的出現,短期內對行業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的大趨勢并未改變。
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在會議上也指出,光伏發電發展前景良好,逐步由補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轉變,100%清潔能源供電是可以實現的。他還認為,光儲融合是加快光伏快速發展的最佳解決方案,未來儲能將與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高度參與電網建設。
此外,曹仁賢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包括陽光電源在內的新能源企業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期盼出臺新政。“531”光伏限制政策之后,部分國內的新能源政策沒有連貫起來,導致明年儲備的項目偏少。而現在就需要往前更進一步,各方應盡快出臺新政,其中就包括明年的指標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