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悉,10月22日晚,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航天機電,600151.SH)發布公告稱,將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方式,轉讓公司所持有的上饒市太科光伏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饒太科”)所持有的100%的股權。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饒太科今年1-9月的營業收入只有9500元、凈利潤89.16元,平均每個月的盈利不足10塊錢!不管是因為補貼發放不及時還是其他原因,這數字都顯得太離譜。
令人費解的光伏扶貧電站
上饒太科,是航天機電于2016年3月18日在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設立的全資項目公司,用于承接江西省上饒市“3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扶貧項目的開發、建設及運營。
這座位于江西上饒的3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是航天機電在江西省內的第一座光伏發電并網電站,也是航天機電建設并網的第一座漁光互補光伏扶貧電站, 于今年6月份并網,上網電價鎖定為0.85元/kW.h。
據了解,漁光互補光伏扶貧電站,旨在實現水產養殖與光伏發電雙贏,通過在水面上設立電池板,水面下養殖魚蝦,達到養殖和發電并行的模式,能夠一地兩用,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經濟效益,從而為當地貧困群眾創效增收。
相關報道稱,上饒3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的成功并網,以及將上網電價鎖定為0.85元/kW.h,不僅為航天機電在江西省的業務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作為光伏扶貧工程,該項目還預計將輻射帶動當地400余戶貧困戶累計增收近660萬元,是航天機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然而,公告數據卻顯示,雖然該項目年發電量預計為2918.47萬度電,但截止2018年10月15日,其累積發電量僅有180.5萬度電,根據計劃,如果全容量并網、且不限電的情況下,到10月中旬發電量應該至少超過800萬度才能達到預期,如今卻存在600多萬度電的巨大落差。
再從營收上看,這座總投資1.35億的電站,9個月的營業收入只有9500元、凈利潤89.16元,月利潤不足10塊錢,平均到上述預計被輻射帶動增收的400余貧困戶,每家只有約2.47分錢,這個數字,實在令人唏噓,真的確定這是“扶貧”項目嗎?
問題叢生的中國光伏電站
事實上,不賺錢甚至虧損的上饒光伏扶貧電站在光伏業界,不是首例,更不是個例。自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以來,各種諸如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都被當成了香餑餑迅速在各地生根發芽,尤其是在2017年,中國光伏電站進入了一個“瘋狂”狀態,當年裝機規模53GW,累計規模130GW。
在全民投入光伏的大背景下,很少有人清醒的意識到暴增的裝機量背后隱藏著發電量低下的“危機”,根據2018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設備利用小時分別為289、592、1690小時,以光伏發電為主力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明顯低于風電與核電設備。
除了發電量低,部分地區還存在著發了電卻賣不出錢的僵局。據有關媒體爆料,位于甘肅敦煌的某20兆瓦電站,因為政府限電嚴重,一個月只有40個小時的發電量可以按照0.9元/kWh的標準電價進行收購,剩下的都要通過一度電只有幾分錢利潤的交易來完成,目前該項目已經嚴重虧損,伺機出讓電站股權。
而這種投入與產出嚴重不成正比的現象,主要在于部分地區消納與并網難,以及產業“大躍進”下的亂象叢生:未批先建的問題、戶用和扶貧的亂像、產業政策協調不到位、地方部門的故意刁難、以及嚴重拖拉不到位的電站補貼等。
當初扎堆建設的光伏電站,如今多數陷入了虧損困局,很多企業都表示已經無力運營,甚至即將效仿航天機電打包出售,而本次上饒太科項目的出售只是航天機電近年來頻頻“賣子御寒”的最新一例。但這個月利潤不足10塊錢的光伏電站會有人買嗎?在光伏行業政策變局之下,企業在高效率、高收益、可持續發展上做足文章,才是光伏產業發展的正解。